何東夫人醫局年中完成活化 變生態研習中心 種桑樹紀念何東夫人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4日)發表網誌,稱屬於二級歷史建築的何東夫人醫局,活化工程於2019年4月展開,預計今年年中完工並開始營運,屆時將活化為生態研習中心。
他又指,將來活化後,主樓將用作生態展覽區,並設立「實驗室」讓同學進行簡單實驗;至於戶外地方亦將成為「農業縮影區」,並設有生態池、中藥園圃、有機菜田等。由於何東夫人喜愛養蠶,故亦會在區內種植桑樹以紀念她。

位於古洞的何東夫人醫局將活化為生態研習中心。圖為醫局的主樓。(發展局圖片)

新界區最早期鄉郊診療所之一

黃偉綸指,何東夫人醫局由何東爵士(Sir Robert Ho Tung)捐資建成,位於古洞路38號。醫局在1932年興建,並在1933年落成,為新界區最早期鄉郊診療所之一。

在1934至1973年間,醫局主要用作產科中心和印度籍軍人療養所。而醫局亦曾用作普通科門診診療所。於2009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及後在2015年6月,嗇色園成功獲選把醫局活化為「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

糅合中西建築風格 在港甚罕見

嗇色園副主席陳燦輝說,醫局建築糅合了中西建築風格,將西方的「藝術與工藝」特色元素,如牆壁以抹灰批盪、底部基座塗上灰色漆油、「村舍平房」風格的門窗等,與中式如雙筒雙瓦設計的斜屋頂、屋脊末端上翹等本地元素結合。

他形容,這種被稱為帶有「藝術與工藝」特色元素的中式折衷主義風格建築,在香港甚為罕見。

醫局戶外的地方將成為「農業縮影區」,設有中藥園圃、有機菜田等。(發展局圖片)

將盡力保留原貌 設生態展覽區

陳燦輝續指,在活化過程中,會盡力保留建築物的外觀、設計、內部間隔,以至整個建築群的布局。

活化後,主樓將用作生態展覽區,設立「生態顯像館」、「實驗室」及「生態書房」。「生態顯像館」設有大型屏幕,用以投射生態的影像及介紹本地生物多樣性的現況;「實驗室」會放置顯微鏡及其他實驗室儀器,讓同學進行簡單實驗;「生態書房」會展示本地物種照片、標本、手繪圖、參考書等。

「農業縮影區」內會種植桑樹,以紀念何東夫人。(發展局圖片)

設兩個展館

另外,平房內設有兩個展館,包括「醫局宿舍」及「古洞故人‧醫局故事展館」,以展示醫局的建築特色、活化醫局的過程,以及與醫局有關的故事。

戶外地方將成為「農業縮影區」,設有生態池、中藥園圃、有機菜田等,讓參觀的學生進行生態考察。由於何東夫人喜愛養蠶,故亦會在區內種植桑樹以紀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