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太清潔惹的禍?!│Sci Papa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記得BB初出世,有人跟筆者說,要小孩健健康康成長,父母們不可以太乾淨,要提供機會他們接觸細菌,才可以訓練到他們的免疫力,方便以後對抗大敵。究竟,這個講法是對是錯?
【編按:作者為Sci Papa】

幾天前,有網友透過Facebook分享了一篇有關當代衛生與血癌關係的新聞。若只看標題(Ultra-Clean Homes Can Trigger Childhood Cancer, Study Finds),就會認為太清潔其實反而增加機會有血癌。這樣的標題確實是十分吸引,筆者這幾天工務繁忙(包括湊女),直至週末才有機會細看當中的內容。

看完內文後,筆者保持自己的一貫作風,就是必須去看原來的期刊發佈(original source)去作進一步了解。這一份文獻其實是scientific review,是把以往的研究結果綜合,再作分析及討論,然後總結。

(vcg圖片)

文獻作者提到一些流行病學的研究證據,去支持嬰孩早期受到微生物感染,令免疫系統啟動,改變了往後免疫系統對再次接觸到微生物感染的反應,從而減少了患上血癌的機會。從這個觀點發展下去,立論「太清潔會增加患上血癌的風險」,看起上來十分順理成章,但當詳細了解後,發現這個立論需要更多解釋,才不會被曲解或誤會。

現實世界,血癌並不是唯一與微生物感染有關係的病症,而清潔不清潔亦不是患上血癌的唯一風險因子,所以考慮太清潔是否有錯時,並不是一個「二元思維」。太清潔,嬰孩就會有較少機會接觸到微生物,令嬰兒成長後患上某些疾病(不一定是傳染病)的機會增加,科學界稱這個情況為Hygiene hypothesis。但清潔,卻可以防止嬰孩接觸到致命的病毒及細菌,減少嬰孩夭折的風險,醫學界認為這是十分有效的預防措施(preventive measure)。那父母為了孩子,該清潔與否?

在這篇review中,作者都有提及到如果可以減低嬰孩患上血癌的風險,可以有帶小朋友去接觸其他小朋友這個方式,例如讓小朋友去幼兒日託中心等;這些是人與人的良性接觸,互相「傳染」的都是一些較為良性的微生物。然而,該不會有一個科學家會提議你帶嬰孩接觸患上感冒的小孩,為的是要增強免疫力吧——這正正與「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相違背。

(vcg圖片)

這些"ultra clean home"的信息,也許會讓父母認為,太清潔是否會惹禍?!其實在2012年的一個國際科學論壇(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Forum)已提出Hygiene hypothesis的局限性(limitation),並重申個人衛生與家居清潔,對預防惡性細菌及病毒感染的重要性,從此Hygiene hypothesis被進化為另一個重要概念「Old friend hypothesis」,意思是我們不要過份保護嬰孩,應該讓他與外界多接觸,例如讓他在不同的環境下接觸不同的東西,接觸不同的人,甚至接觸不同的動物,使他們有適當的渠道感染一些良性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就是我們的老朋友,從遠古時代就一直保護人類的微生物,故此叫他們「old friend」。

筆者在這裏作結,父母為子女教育個人的衛生及提供清潔的家居,去預防有害的感染,是正確的行為,別因為一篇報導而改變初衷。但我們卻又不應過分預防嬰孩去正常接觸不同的環境與事物:「好邋遢㗎,你唔好掂呀!」這些想法,似乎對嬰孩的免疫系統發展,甚至嬰孩將來的健康有反效果。故此,在要清潔衛生的同時,也要讓嬰孩盡情探索環境,取其平衡,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
https://www.ifh-homehygiene.org/best-practice-review/hygiene-hypothesis-and-its-implications-home-hygiene-lifestyle-and-public

http://denver.cbslocal.com/2018/05/21/clean-homes-childhood-canc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8-018-0015-6

*特別鳴感Patrick Tsang的分享

Sci Papa (專頁:Scientific Papa

喜歡科學,但更喜歡老婆跟女兒。覺得科研跟「湊女」都是要有極度的耐性,不怕失敗,還要懂得自我反思後用不同方法再嘗試!將育兒及科學融合,期望伴著女兒走一條快樂的成長路。

更多文章:【Happy School】自然學校畢業跳碼頭 老師:小學階段最重要是玩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