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才會提議在桂山島廣建居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土地住屋是香港面臨的最迫切問題,許多政黨、智庫乃至媒體紛紛建言,希望香港找到出路。方案林林總總,有些不無見地,但也有些卻不切實際,例如香港房地產協會(下稱「協會」)的建議就令人哭笑不得。協會建議用28年時間,在大嶼山西南的桂山島分三期填海7,000公頃,發展住宅、教育、安老院等,當中約28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容納70萬人居住。類似在桂山島填海造地的方案等同把市民發配邊疆,是徹頭徹尾的餿主意。

桂山島若能接連大嶼山,雖然可經港澳珠大橋接通多地,但協會形容其「位處珠江口、『粵港澳大灣區』之正中」,卻是誇張失實——該島位處大灣區最南端,遠離兩大中心城市廣州和深圳,明顯不是「正中」。倘若以香港為中心,它距離大嶼山西南約4.8公里,平時人跡罕至。桂山島無疑屬邊陲之地,新民黨和民建聯早就因為提議發展該島而引來輿論訕笑,而協會則繼2018年後重提類似方案,未免追不上形勢。

細讀協會的建議,不難看到一個相當清晰的置業階梯。具體來說,協會提議島上住宅以「四成綠置居、三成居屋、兩成首置盤、一成私樓」的比例分配,而根據協會估算,600平方英尺「綠置居」售價僅為300萬港元;同等面積之「新居屋」則為450萬。驟眼看,上述住宅分配比例和售價對經濟能力稍遜的市民相當有吸引力,但代價卻是位置偏遠。要經濟能力較差的市民犧牲可達度及港九新界的工作機會,本來就是有違公平正義。我們的社會應該對基層多一點同理心,對社會公義多一點追求。

邊疆地帶難規劃配套

根據協會的建議,經發展的桂山島將成為一個頗為完善的社區,安老院、懲教設施,以至智能物流、教育、文創產業園區一應俱全,聲稱可創造50萬個職位。理論上,這可以舒緩每日往返市區的通勤壓力,但就業機會能否如願卻是成疑。而且部份人仍要在維港兩岸上班,交通確實是一大問題。不要忘記,海路交通容易受天氣影響,一個颱風便會導致居民與外界隔絕。

事實上,香港不乏類似桂山島的反面例子,梅窩兩個新居屋項目「銀河苑」和「銀蔚苑」,以及大嶼山二浪灣沿岸的澄碧邨就因為交通配套、社區設施欠佳等問題而令居民感到不便。有見及此,我們自然不希望桂山島會重蹈覆轍。

若然香港再沒有土地可發展,在桂山島建屋或許是辦法。但事實上,新界有逾4,000公頃閒置土地,我們應當責成政府在新界收地,因應香港的需要作出相應規劃,例如可在新界興建廉價公屋,也可在洪水橋發展新CBD。這些項目不牽涉填海,居民出入無須依靠海上交通,地理位置又較接近深圳、廣州,條件顯然比桂山島更為優越。

+20

香港完全有條件解決自身問題。我們擁有足夠土地,只是土地不在政府手中,再加上市民誤信「香港地少人多」的說法,以致在邊陲地帶填海造地的餿主意也有市場。只要我們解放思想,認清香港在土地問題上是大有可為的,那麼許多連帶的問題都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