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病毒源頭未明 政府市民同要反思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上周五(4日),一名17歲女子初步確診帶有變種病毒,其後該名女生的媽媽及胞姊也先後確診。目前這個群組的感染源頭不明,這不僅意味著本港42日本地零源頭不明紀錄斷纜,更令人反思本港的防疫政策,以及病毒快速變種趨勢下的防疫方向。

17歲女子感染的N501Y變種病毒,屬英國變種病毒「Alpha」變異病毒株。她被初步確診為無源頭後,衛生防護中心向深圳收集當地的變種病毒基因,將17歲女子感染病毒株的基因組與深圳近期的確診個案進行比對,又與早前香港的確診個案進行比對,最後都發現基因組不吻合。這意味著該個案或源自近一兩周「走漏」的全新源頭,社區或已存在尚未被發現的隱形傳播鏈。

染變種病毒少女的家姐,曾於5月29日到訪荃灣如心廣場二期1樓122號舖饞•台式幸福食堂。(孔繁栩攝)

社區或有傳播鏈 傳播風險高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及其團隊更發現,這名17歲患者CT值低,顯示病毒量較早前的個案可能高近1,000倍,對社區傳播的風險較大。

為了追蹤個案,及早切斷傳播鏈,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電台節目建議當局可考慮為近三、四個星期從高風險地區抵港、並完成檢疫的人士,進行回顧式追蹤,同步為他們驗抗體和強制病毒檢測。若當中發現有人抗體呈陽性,則可再檢視患者與17歲女學生家庭的病毒基因排序是否有關係。

事實上,隨著病毒變異後潛伏期普遍變長,也愈來愈難檢測,如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所說的「久守必失」事件難免發生。除了香港此前有幾宗確診都是檢測五次以上才呈陽性,深圳龍崗區近日更有一例確診是檢測到第12次才呈陽性。因此如何革新技術和流程,將走漏損失降到最低也格外重要。

患有英國變種新冠變種病毒的17歲少女,其姐姐今日亦初步確診,她在5月23日曾到訪K11 Musea 。(曾凱欣攝)

基因測序和疫苗接種或能降低損失

比如加強基因測序與疫苗接種便是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更多更快的基因測序能在走漏個案出現後更快阻截,降低損失。因此蕭傑恒曾提議於機場設置小型基因測序儀器,每當有入境者的樣本初步陽性,便即時做基因排序,料只需8至11小時便可得出全基因圖譜,此後一旦有確診個案便能與之前的數據對比,迅速找出傳播鏈。

只可惜政府缺乏統籌,不僅未能在機場加設小型基因測序儀,更是令做基因測序的專家,光是取得樣本就已困難重重,以至香港基因測序並不充足,未能提供足夠的阻截傳播鏈的支援。

同時,隨著變異病毒愈發難測及傳染性加強,疫苗接種或也變得愈發重要。一來,疫苗接種後身體能一定程度防禦走漏個案,而當社會達到群體免疫時,這樣的走漏個案也更難形成傳播鏈。

早前荃威花園一名外傭被驗出帶有「N501Y」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她曾到訪的多個地點被納入強制檢測名單,其中過半在荃灣區。(羅國輝攝)

然而目前香港的疫苗接種情況並不理想。截止周日(6日)凌晨,香港只有152萬逾人完成第一劑接種,約110萬人次完成兩劑疫苗的接種。而抵抗力更弱的安老院群體,接種率則更低。英國社會工作小組的研究建議,護理院舍的員工疫苗注射率要達至80%,院友注射率要達至90%,才可以有效避免院舍疫情爆發。香港過去在第三、第四波中已有逾40名院友因感染疫情過身,逾200人感染,但目前截至5月31日,注射了一劑疫苗的院友比例只有住客只有3%(2,261人),員工亦只有約23%(9,368人)。這樣的疫苗接種率下,此次確診少女的媽媽到訪大埔順福護老院,一旦引發院舍群組後果不堪設想,而如若雙方都有接種疫苗,這種不知情的潛伏期的風險就會降低不少。

隨著病毒的變異以及交流開放成為後疫情時代的大方向,想要靠嚴防死守做到滴水不能幾乎已不可能。基因測序加強阻截追蹤,疫苗注射形成更強健的社區免疫力,降低走漏後的社區成本等,都將成為後疫情世代的新防疫方向。而這兩方面的缺失,一個說明的是政府的統籌投入不力,一個在於市民的未有接種疫苗,為己為人的大局觀,值得社會共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