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功夫人】盡信書不如無書! 無聊武術書的五大特徵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特徵一:大堆無意義的詞彙和符號

這點在《不明覺厲還是不知所云?》一文便已經提過,簡單來講就是沒有甚麼具體內容,純粹是由一些誇張失實的詞彙,所堆砌而成的書稿或者文章。其中比較常見的用語包括「剛柔並濟」、「固若金湯」、「威力無儔」等。

這些字眼倘若應用在武俠小說,或有修飾內容之效。但是套落現實的武術教材上,則除了是自誇之外,幾近全無作用。以「剛柔並濟」一詞為例,究竟具體意思是甚麼?如果「剛」為發力、「柔」為放鬆,那習者究竟要在何處發力,又該在何處放鬆?

類似問題往往還牽涉玄學的因素,這點在中國武術中尤為明顯。畢竟中國武術跟傳統的哲學思想密不可分,故此字裡行間亦會用上許多諸如「陰陽」、「五行」等宗教符號。但這種做法同樣需要輔以實質的內容方可成立。例如明末武術家吳殳的經典著作《手臂錄》,就點明「陰陽」的其中一個意思,即是「左右」。

而來到運動科學發展蓬勃的當下,其實有把握發展出一套更為清晰、具體的語言系統。如果有武術專著,仍然死抱著玄學字樣不放,又不願花筆墨解釋當中的內涵,實在大可不讀。

由吳殳所著的《手臂錄》,是明清軍旅武術的經典作品。它證明了玄學詞彙,其實是可以有實質內容。

特徵二: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解說方式

承上文,一部好的武術專著,就應該有著清晰的指示:如果是以傳授技術為目標,那最起碼要令到讀者明白每一個要點,使他們有把握自行練習,同時不會輕易受傷。故此圖文並茂可能是一項非常基本的要求。

如果是理論面向較重的文稿,或許就無必要輔圖說明。但言辭之間同樣要秉持清晰的科學原則,絕不能夠摻和太多宗教詞彙,或者個人臆測。然而編輯J就曾經看過一部武術書籍,其論著部份是直抄前人的理論,作者自己完全沒有嘗試進行批注的工作。而在講解套路動作的圖輯部份,則只有圖片而沒有文字介紹,也沒有任何標示符號。讀起來就像觀看拳師們的個人寫真般,根本起不了絲毫教學作用。對初學武術的人來講,更隨時連圖片的順序也搞不清楚。

另一部編輯J讀過的「經典反面教材」,是本近十年前翻印的老拳譜合集。既然是開宗明義翻印前人舊作,只要做好校對就已經相當足夠,連添加批注的工夫也可以省略,結果問題卻出在排版之上。

按照一般的排版方式,圖片與文字介紹應當是並列刊出,這樣才可以讓讀者看得清晰,前人的原稿亦是如此。但這部翻印本卻將兩者完全分開,文字的部份集中成一塊,而與之相聯的動作圖片則置於書本最後方,其解像度也低得不明所以,堪似菲林底片般。

試問這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寫作方式,怎會是合格的教學素材?

來到新時代,武術書籍的研究方法也要與時並進,這點形意宗師劉殿琛可謂是開創先河。

特徵三:貪多務得 攀附搏擊

所謂「貪多務得」,是作者嘗試將幾種不同性質的武術訓練一併介紹,包括他不擅長的範疇。以中國武術為例,很多教授套路動作的書籍,都會加入一些所謂「拆招」技巧,借此顯示該套路的搏擊價值。

從理論上講,這種做法並非全錯。蓋因很多武術體系,的確兼具套路與搏擊元素。本文亦不是要證明,搏擊訓練比套路練習更為繁複、困難。事實上,兩者雖然同屬武術的範疇,但本質上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無分高低。故此它們之間實存在著很多有待磨合的地方,不能照搬。

若果演示者從來沒有進行過搏擊訓練,其實不應該隨便示範「拆招」,否則就跟誤人子弟無異。簡單來講,寫書的人必須專注於自己所擅長的範疇,切莫以「多」作為招徠。

要緊記,搏擊是一門專業技巧,但也不是武術的全部,演示者實在無必要透過攀附搏擊技法,來抬高自己的身價,這點對習武者來講也同樣適用。

競技武術與搏擊運動本無高低之分,關鍵在於不能混淆兩者。

特徵四:永遠定格的拆招

那麼,如果有一部武術書稿,明確以介紹搏擊技法為核心,初學者究竟要如何判斷其好壞?

好簡單,參考「斷水流大師兄」的說法,假如該本著作的搏擊技法,大部分都是用「定格狀態」進行,就肯定可以敬而遠之。

這個「定格狀態」有兩種意思,一是負責捱招的學生永遠不會變招,當他出招之後就會完封不動地讓師父發招,有時更是連發十多招,包括各種打擊技、摔撻,瀟灑萬分。莫說是有習武底子的對手,就算是普通人,亦很難想像會在被打的時候,連手也懶得收回。試問這種教學方式,有甚麼作用?

另一種類型的定格,是指無論師父示範甚麼招式,都會指示徒弟採取同一種攻擊方法(通常是刺拳或者踏步的後手直拳)。誠然,同一種手法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應對方式。但反過來說,如果整個武術體系的招式,都只是用來應付同一種手法,那其效用實在是可想而知。

對於定格示範,斷水流大師兄曾經撰文大加批評。

特徵五:吹噓自己為習武聖經

這點幾乎適用於所有跟武術相關的事項。來到21世紀,武術界早已百花齊放,亦湧現了不同的競技規則。試問有哪一本著作,可以包攬所有技術,或者比其他同類型的教材勝上百倍?

事實上,武術書籍從來就不應該以培訓出「武林高手」作為寫作目標。正如編輯J的舊文所言,專業型武術書籍的真正價值,是要令本身已有習武底子的人,能夠進一步審視自己的不足,並了解清楚每個動作的意義。

而對普及類型的著作來講,則是要引起門外漢研習該門武術的興趣,誘導他們找到相應的專才繼續學習,而非傳授任何過於繁複的動作。吹噓能夠單單透過閱讀,不需實作跟人訓練,就可以成為武術專才的講法,純屬是天方夜譚。這點對讀者一方來講,同樣重要。

 

以上是編輯對武術書籍的一點看法,不曉大家又怎麼想?如果有其他問題或者回應,記緊聯絡【武備志】。我們下一次男功夫人信箱再見!

這篇編輯J的舊文,探討了武術秘笈的實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