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和唱片舖】為救生意各出奇謀 連張敬軒都出招撐本地小店

撰文:吳凱欣
出版:更新:

本地歌手從全盛時期每年出四張專輯,到現在派歌不出碟,加上廣東碟的銷量大不如前,讓唱片舖難以維生,只能另覓出路。如今香港市場韓星當道,「Sky Music」和「Echo CD Centre」為了搶救生意,除了緊貼韓流賣唱片、提供預購外,更出盡法寶增加競爭力。很多人或會覺得韓國樂迷追星大於喜愛音樂之情,但筆者與老闆也不得不佩服南韓政府,在經濟泡沫後大力推動文化產業來振興經濟,至今已成功向國際輸出韓國文化。除了政府政策的主攻外,韓國國民的助攻亦相當重要,他們十分支持本土文化及運動產業,然而港人近年常言「香港人撐香港人」,甚至在「反修例風波」下推動的「黃色經濟圈」又能否重新帶動本地樂壇呢?
攝影:歐家樂

本地唱片市場K-POP佔一半 韓星出碟為紀念品買半箱碟

從前韓國音樂在本地市場屬於小眾,現已躍升為主流。「陳奕迅最新隻碟賣500幾隻(去年12月至今),Super Junior賣600幾(今年10月初至今),太妍賣1000幾
(今年10月尾至今)。」Sky Music老闆阿威語帶唏噓道:「入行廣東歌係主流,其他東南亞地區都係聽廣東歌學廣東話,但係依家掉轉晒。」而Echo CD Centre老闆David更一語道行內真相:「韓文嘅市場已經係呢行佔咗50%。」本地音樂市場進入新階段,年輕人不再追捧廣東歌手,全都轉會到韓國樂壇。

不要以為年輕人沒有經濟能力,實際上流連信和唱片舖的他們實力堅強,雖然金錢來源無從稽考,但令他們不顧一切抽出鈔票的,就只有一個原因——隨唱片附送的紀念品:「要睇佢哋抽幾多張卡,試過買半箱都有㗎喎!」半箱有多少?David笑言:「都有4、50隻。」更指每逢TWICE、EXO及BTS出碟,一定能看見妹妹們在信和到處撲碟。以一張平裝版唱片售價$120為例,一次過買50隻,即中學生或會以$6000購買同一款唱片,而這並非韓國樂壇的唯一商品。

中學生和年輕人對韓星如數家珍,韓國音樂的市場佔有率早已在本地唱片業達50%。(歐家樂攝)

唱片舖為救生意各出奇謀 親簽、代購、開發手機APP應有盡有 

為了帳面上的增長,唱片舖各出奇謀,增加競爭力。David櫃檯後掛滿韓星親筆簽名唱片:「唱片公司肯幫我哋搞就搵唱片公司,唔肯就搵嗰邊啲朋友去搞。」又指不少行家賣韓星周邊商品補貼生意:「CD始終會賣盡,但個星繼續hit,souvenir就有得繼續賣。」就如阿威,店內韓國周邊商品應有盡有,演唱會手燈、卡牌、拼圖等,猶如一個小小的珍藏館:「Souvenir有圖就可以幫你搵,畀埋條link我仲好,我唔洗周圍搵,你又可以快啲收貨。」所有音樂相關產品,兩位老闆都照單全收,David更笑言曾幫忙代訂泰國及印度唱片。

除了令商品類型更多樣化,阿威更希望簡化購買唱片過程,於是便開發了一個提供新碟通知、接受多種網上支付平台付款的手機APP:「唔使下下都嚟門市訂(碟),到貨都有通知!」社會、科技進步,同時帶動唱片小舖轉型,但「樣樣都係錢」的情況下,會否加重經營負擔?「做生意做到都會去做,我哋計過唔係真係好大負擔,可以試嘅我都會試。」擁有APP的唱片舖不多,阿威坦言不怕做開荒牛:「小店好少有人,做一個先鋒又好,做一個開頭都好,唔得就cancel,但run一排順暢有幫忙,呢啲小錢都值得比。」

這些親簽唱片全都是David托唱片公司或朋友幫忙簽到。(歐家樂攝)

同唱片公司坐埋一條船 張敬軒、周慧敏巡舖撐小店

「我哋收到嘅訊息係最貼地,最了解市場需要,所以都會傾下嚟緊可以出啲咩。」阿威形容唱片舖與唱片公司的關係就像「坐埋同一條船」,少一間唱片舖就少了一個賣碟的門口,所以不時也會與唱片公司的市場營銷及推廣部門分享市況:「市場冇咗好耐嘅碟,二手舖都炒到幾千嘅,一定好賣!」舊酒新瓶成本低利潤高,提升音樂質素再推出新唱片,又能滿足樂迷對聲音的要求。

除此之外,歌手出碟到小店巡舖也幫助不少,而阿威舖外的「Sky Music」亦成為他們的留名處,方皓玟、蔣雅文、劉以達都曾「到此一遊」。「年初軒仔都點名巡舖多謝,支持下小店,都係好窩心嘅做法!」阿威拿出放在工作檯旁的相框,那是張敬軒推出《Sense Ingerited》巡舖時送給他的簽名相,更開心分享周慧敏都曾現身撐場:「真係好感謝佢哋出現,呢啲級數好難想像佢哋會喺旺角出現,同埋佢哋會喺佢哋平台page講返。」大星在社交媒體講一句,甚至比老闆們絞盡腦汁的想辦法與逆市抗衡還有用。

軒仔巡舖時送給阿威的簽名相,阿威表示歌手支持小店令他十分感動。(歐家樂攝)

青瓦台推文化產業振興經濟 BTS印證韓流文化輸出成功

雖然不少局外人看韓迷,或會有感他們「本末倒置」,David感歎年輕人「聽得窄」:「中學生淨係清一色韓文歌,佢哋唔係為咗隻歌,係為咗個星㗎啫,你睇佢哋一買買幾廿隻就知道。」又以樂壇高峰期作比較:「四大天王時期都係一隻隻賣,唔會成箱托走,嗰啲銷售數字真係實數!」即使如此,卻不得不承認韓國歌手的實力,BTS防彈少年團曾三次入圍Billboard、憑《Love Yourself結’Answer’》成為美國唱片業協會認證的首個韓國歌手/組合,並獲得金唱片認證(50萬銷量:除購買實體專輯,從2013年起在線播放每100次,可當作1張專輯的銷售額)、多個MV以最快速度衝破YouTube億次觀看次數,更曾代表全球年輕人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演講,成績實在有目共賭,甚至備受南韓政府青瓦台認同,向他們頒發「文化勳章」,以表揚他們對促進和推廣韓國文化的貢獻。而阿威是這樣總結韓星的成功:「本身韓國政府都好support佢哋嘅娛樂事業,推廣得好好,真係好少亞洲artist去到歐美都有market,係值得一讚!」其實南韓政府在經濟泡沫後,金大中總統的就職演講,提及以推動韓國文化帶到全球為己任,並指出文化產業應為21世紀關鍵產業。隨後在1999年制定《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希望以戲劇、文學、音樂等文化產業帶動經濟,十多年後直至現在,一直是青瓦台的收成期。那麼,我們能複製南韓的成功方程式嗎?

本地樂壇出現斷層,即使新人有實力亦很難突圍而出。(歐家樂攝)

黃色經濟圈未滲透樂壇 香港市場真能養活本地歌手?

對於香港政府而言,音樂或與體育、宗教齊名「沒有任何經濟貢獻」的界別,至今仍不受重視及保障。然而,近年常被港人掛在嘴邊的「自己香港自己救」、「香港人撐香港人」,甚至在「反修例風波」下推動的「黃色經濟圈」似乎亦未能滲入音樂圈。食店、生活用品店都已受惠,而運動界以足球最顯注,網民發起「願贏波歸香港」活動,鼓勵大家入場撐本地波,世界盃外圍賽第一場主場賽事入數人數近1.4萬,可說是一個好開始。反觀音樂市場,筆者曾問David,對事件表態的歌手銷售有否受影響,結果和樂融融「Super」,不論黃藍全完全不受影響。

或許這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大眾希望公眾人物能表態,然而放眼已表態的案例,My Little Airport、Kolor銷量並未有特別增加,反觀如RubberBand更受到中國封殺,音樂作品全遭下架,始終骨氣堅持不能當飯吃。而譚詠麟已上岸,對於出唱片可說是興趣玩票性質,而且能到中國出騷的利益絕對比賣碟高。若果希望歌手表態,或許需要向他們派定心丸,香港市場一樣能養活他們。有些樂迷不喜歡談政治,換一方面說,音樂是一種文化,若不身體力行支持,終有一天本地音樂終會消逝。寫到這裏,不禁讓筆者想起阿威分享的熟客故事,即使他們都已轉用電話聽音樂,但仍會堅持買碟:「佢哋買返去都係擺,除咗支持偶像,佢哋唔想行CD舖呢個消閒活動會冇咗。」

本地市場真能養活一班音樂人嗎?(歐家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