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醫務所】髖關節骨枯病人難自覺患病 高危人士需注意痠痛病徵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所謂髖關節骨壞死(下稱骨枯)是指患者的股骨頭因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骨頭出現缺血性壞死。當病情進入晚期階段時,患者除了患處會感到疼痛外,更可能因爲骨頭下陷,引致髖關節出現退化現象,更嚴重的患者,股關節甚至可能會失去活動能力。
撰文:骨科專科陳日輝醫生

患者難有自覺已患病    無視骨枯影響活動能力

骨枯可根據病情分為五個階段,患者一般難以在初期發現自己已經患病。首三個階段,患者一般只會感到股關節深處傳來隱約的腫脹不適、痠痛,而且痛楚並不會長時間持續出現。且由於骨枯並沒有特定病徵,而患者多數不會將痛楚與骨枯聯想到一起,通常要到病情最後兩個階段,骨枯造成骨頭塌陷及退化,至影響活動能力時患者才有自覺需要求醫。患者如果不就骨枯問題及時求診,患處可能會進一步退化,加劇患部痛楚及無法做出蹲下、翹腳等動作,影響日常生活。

人工髖關節模型

患者求診時,視乎其患症階段,醫生會建議初期患者可採取減壓或植骨等手術進行治療,而較晚期的患者則只能採取針對病徵的治療方法及考慮進行換骹手術。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患者進入股骨塌陷階段前,醫生才會建議採取減壓手術。進行減壓手術時,醫生會在股骨位置鑽出一個8至10毫米大小的孔洞,釋放患處的壓力,達到減輕患處痛楚及腫脹的效果。減壓後,在合適的個案上,可同時進行植骨手術。

植骨手術即是指從患者身上其他部位切下相應大小的骨頭,替換早前壞死但未出現塌陷的部位繼續支撐股骨。而帶血植骨,則是指以血液流道暢順的健康新骨頭進行替換(盤骨或腿腓骨是常見使用的骨頭),健康的骨細胞在手術後會繼續生長,變得堅固並取代原先的骨頭。不過醫生需從患者年齡及病歷等多方面作考量,從而判斷患者是否適合採取帶血植骨手術。術後,由於股骨上留有傷口會較為脆弱,一般仍需以拐杖等工具輔助行走2至3個月,以助傷口復原。

骨枯成因多    類高危人士須注意

引致股骨頭血液供應不良的可能性甚多,大部份患者成因不明。不過,下列四類人士有骨骼血液供應不良的可能性較高。

一,因創傷而導致髖關節脫骹、股骨頭斷骨者;二,沉箱工作者;三,酗酒者;四,長時間服用高劑量類固醇的病人。

首類高危人士,皆是因為相關部位,例如股骨頭、股骨頸或股關節曾遭受意外撞撃或斷開,導致股骨頭裏血液出現供應不良,引致骨枯風險提高。而沉箱工作者,由於工作過程中,深潛後回到正常氣壓空間時,會於人體內造成氣泡,可能導致血管堵塞,造成血液供應不良。而最後,酗酒及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亦同樣有可能造成血管堵塞,引致骨枯。上述人士可以多注意自己身體是否有股關節痠痛的症狀,以便及早求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