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公院建議醫護穿布紫袍護理病人 工會憂防護力不足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武漢肺炎」疫情在本港持續蔓延,公立醫院的防護裝備卻愈見短缺。港島東醫院聯網有醫護人員透露,該聯網近日更新指引,推出一項臨時措施,建議醫護人員在護理「接觸傳播防護措施」病人時,穿着「紫袍」,有需要時在紫袍外加上一件「即棄膠圍裙」,以防可能接觸濺出的血液或體液。
醫管局員工陣線副主席羅卓堯質疑紫袍防護力不足,因紫袍由布料所造,病人濺出的血液或體液有可能滲透到醫護人員的皮膚,或令醫護受感染。他相信醫管局的黃色個人防護衣短缺,令醫院需改用紫袍。

根據港島東醫院聯網一份指引顯示,醫院推出一項臨時措施,建議醫護人員在護理「接觸傳播防護措施」病人時,穿著「紫袍」及戴上外科口罩、即棄手套。 (受訪者提供)

根據港島東醫院聯網一份指引顯示,醫院推出一項臨時措施,建議醫護人員在護理「接觸傳播防護措施」病人時,穿着「紫袍」及戴上外科口罩、即棄手套,如在護理期間有可能接觸濺出的血液或體液,就可外加「即棄膠圍裙」以作保護。而在護理每位「接觸傳播防護措施」病人後,必須更換紫袍及即棄手套。

羅卓堯表示,一般在護理「接觸傳播防護措施」病人時,醫護人員會穿着黃色個人防護衣,他相信由於防護衣短缺,令醫院需改用紫袍,不過他質疑紫袍防護力不足,他解釋,紫袍由布料所造,病人濺出的血液或體液有機會滲透到醫護人員的皮膚,或令醫護受感染,雖然有需要時可穿著「即棄膠圍裙」,但手臂位置仍然外露,仍有風險。

個人防護衣分為不同級別,有醫護人員指藍色防護衣較黃色的防護能力高。 (資料圖片)

紫袍本供病人做手術前披於身上

羅卓堯指出,紫袍本來的用途是讓病人做手術前披於身上,雖然曾聽聞十多年前,在未有保護衣時,醫護人員也會把紫袍當作個人防護衣之用,但自有個人防護衣後,已不復見。他補充,紫袍非即棄,清洗後可重用,但若醫護人員與病人都穿着紫袍,需求大增,擔心醫院是否可及時清洗。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楊諦岡在接受NowTV訪問時表示,醫管局點算倉庫後發現,現時共有1,800萬個外科口罩、110萬個N95口罩、保護衣220萬套及面罩約50萬個,存量僅足以應付約一個月的用量。羅卓堯稱,工會要求醫管局除了公開裝備儲備量外,也應同時公布每天用量及訂購量,才能有效評估現時裝備短缺的情況,「例如佢推出限制措施後,而家用量係幾多,佢都答唔到。」

羅卓堯(右)質疑紫袍防護力不足,因紫袍由布料所造,病人濺出的血液或體液有機會滲透到醫護人員的皮膚,或令醫護受感染。。(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港島東聯網:屬臨時措施

港島東醫院聯網表示,由於現時個人防護裝備貨源供應緊張,為確保於高風險區工作的前線醫護人員,有足夠的合適規格防護衣物使用,聯網日前建議同事在護理「接觸傳播防護措施」的病人時,可採用臨時措施,包括使用外科口罩、紫袍及即棄手套作防護裝備;在護理每位「接觸傳播防護措施」的病人後,必須更換紫袍及即棄手套,以符合既定的感染控制指引。

該聯網強調臨時措施並不會應用在高風險區的護理工作,在處理涉及「空氣或飛沫傳播」風險的個案時,如新型冠狀病毒的懷疑或確診個案,聯網會繼續採用現行安排,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合乎醫管局感染控制指引的個人防護裝備。

▼疫症下的香港 不正常的日常▼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