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回歸19年 香港往何處去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香港人必須好好認識香港的特殊地位,善用一國兩制,才能發揮別人無可取代的優勢,向前邁進。
大陸化和港獨都不是出路。

(黃永俊攝)

回歸十九年,已經是一段不短的日子。香港人雖然擺脫了「被殖民者」的身分,但似乎還未能建立自己的身分認同,反而產生了不少糾纏不清的疑慮與困惑。如何釐清自己的身分與找到自己的位置,是香港能否昂首闊步邁向未來的關鍵。

要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先要明白自身從哪裏來。

個人的身分認同,主要來自與別人的互動。一個城市也是如此,香港的獨特身分,是來自與世界各地的互動,而至為關鍵的,必定是與香港最接近的中國大陸的互動。愈能充分認識、了解大陸,香港才愈能建立自信,找到自我位置。否則,我們只會陷入不斷的折騰與內耗。

九七主權回歸,雖然《基本法》列明香港受到「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保障,但近年愈來愈多香港人出現身分認同危機。這種危機可以説是源自港人沒有充分理解「一國兩制」的性質以及缺乏信心,看不到回歸對社會帶來了什麽實際上的好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由紐約與美國的關係,反思香港與中國的關係。紐約不是美國的首都,卻是美國的經濟與文化中心。經濟上,紐約是全球經濟的心臟,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上,紐約人亦以他們的城市自傲,認為紐約是實踐夢想的地方。紐約人有強烈的自我認同與文化優越感,但從來不會認為自己與其他的美國人有的太大差別。對紐約的熱愛,並不減低他們對美國的熱愛,也不影響他們擁抱「美國價值」與作為美國人的身分。對紐約的認同,與對美國的認同,是並存不悖的。

曾幾何時,香港也是東亞地區的經濟及文化中心。自由、法治一直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加上香港人的靈活專業和效率,以及長期作為中西文化的匯聚點,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東方之珠。我們曾經向鄰近地區輸出大量優秀的文化產品,如港產片、漫畫、粵語流行曲等,引領亞太地區的流行文化發展。香港的優越性,並不應該因為香港成為特別行政區而喪失,反而,只要香港回歸後能善用「中國元素」,將會更有利於這方面的發展。

新加坡與香港競爭多年,這部「雙城記」還在繼續譜寫。雖然新加坡現時在不少領域的發展,都比香港走得遠,但試想,若然聯合國要在亞洲設立總部,這個總部會設在香港還是新加坡?由於香港既屬於中國,但又擁有其他中國城市並不具備的特殊條件(例如健全的法治及金融市場等),當今天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日益重要,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區」加上她的傳統優勢,自然比新加坡優勝。惟有明白自己的特殊身分與地位,我們才能真正把握「一國兩制」 帶來的機會,我們才能真正找到香港。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