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不能擁抱的愛 23個寄養小孩的「超級奶爸」:不言休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有些孩子出生時,已被滿滿的愛所包圍;有些孩子第一次張開眼睛,卻是面對與親母別離、複雜的家庭問題或者先天的發展障礙,等待他們的盡是崎嶇和不明朗的前路。
「我們的家是孩子們出生後的第一站,我們希望他感受到好多人愛他。」本身有3個小孩的龔爸爸和龔媽媽,在2011年決定成為初生寶寶的寄養家庭,為「苦命BB」尋找到下一站幸福前,用愛填補他們人生的「空白」。然而,他們卻從不擁抱這些孩子,「離開」更是最令他們高興的事。
攝影:王淑君

身為消防員的龔爸爸,硬朗的外表下,對小孩卻有一顆溫柔的心。

成為寄養家庭的7年,在龔家待過的有21個小孩,現在則照顧着第22、23名BB。「來得我們家中,他們都來自有問題的家庭。」「奶爸」龔爸爸記得:有寶寶天生患有毒癮,剛滿月已有「道友」的慘白模樣,毒癮起時身體還會抽搐;有寶寶甫出生便被親母放棄,連名字也沒有,他們便一直喊他「寶貝」;有唐氏綜合症的寶寶,沒有吸啜的能力,每一餐要餵2小時……

「這些小孩,他們的嬰兒期多半是沒有照片,長大後回頭看,回憶都是空白的。」於是,龔家作為他們來到世上後的「第一個家」,他們決心讓孩子們知道:世上很多人愛他,不要放棄自己的人生。要數「超級奶爸」最幸福的時光,卻是把BB送走的一刻:「他們到一個健康的家庭繼續成長,才是最重要!」

尊重太太決定 迎接寄養B

原本已有3名小孩的龔爸爸,在大女兒出生時,已借來不少育兒書籍學習湊B,龔媽媽也讚揚丈夫:「幫BB沖涼的(人)都是他!他好喜歡小朋友,所以我們才4年抱3。」回想當年成為寄養家庭,其實是龔媽媽的決定,她曾在院舍負責照顧嬰兒。不過,龔爸爸第一個反應卻是:「她曾大病一場,我擔心她的身體撐不住。」但眼見龔媽媽因患上癌症,雖病情穩定卻不能上班而感到失落,他也不再反對。

+2

「我們還很記得,首個接回來的寄養BB是從商場的快餐店中『交收』。」龔爸爸和龔媽媽仍記憶猶新:「BB媽媽未成年,之前已說明放棄BB,因為不能讓媽媽知道我們的住址,所以在商場接走BB。我們一抱走,已聽到媽媽在背後大哭,感覺自己像是拐走了別人的孩子。」

「我還記得他來的時候,好細粒、好可愛。」龔爸爸任職消防員,「返一日放兩日」,他說自己在家的時間較多,因此能不時幫忙照顧BB,龔媽媽在廚房煮食時,他便在客廳看顧孩子,逗孩子玩,沖涼、餵奶、換片全然難不倒他。但是,他們除了餵食和玩耍外,從不擁抱孩子。

從不擁抱 不能讓孩子依賴

他們愛小孩,龔爸爸為了孩子要吃的奶粉,便曾跑遍30間藥房去購買;孩子有任何的需要,他們都願意想辦法去滿足;孩子有任何身體不適,他們願意日夜守候。但是,他們卻不能寵小孩,堅持「少抱」和「不給奶咀」。龔爸爸解釋說:「如果BB太黏我們,他們之後的父母會很難接手,因此我們盡量不讓小孩依賴我們。」

不擁抱,不代表不愛。「孩子很少在我們家待上一年,等1歲才吃蛋糕或者太遲了。」龔媽媽說,於是他們家每一個月都為BB開一次生日會、吃一次蛋糕,邀請朋友來為孩子「慶生」。她還會為BB瘋狂拍照、拍片,製作相簿,在末頁還寫下「奶媽」、「奶爸」對BB的寄語。然後,在BB的歡送會中,親手把「回憶」送給他們的新父母。

相見時難別亦難。第一個寄養BB在龔家待了6個多月,當領養父母來接走孩子,龔家便為他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歡送會。「最不捨的,想不到是3個孩子。」龔媽媽說,3個孩子輪流緊抱BB,再交到新父母手上,回頭一看3個中學生的臉早皺成一團,淚流滿面。龔爸爸卻沒有哭:「他有一個新家庭,是最值得高興的事。」

龔家的小女兒也在讀大學了,她也是23位孩子的好姐姐。

照顧寄養B:「每天都有收穫」

龔家最小的孩子都已經讀大學了,不少父母都有「回復自由身」的感覺,或者會計劃旅行、享受退休生活,惟快要退休的龔爸爸卻沒有「退意」,更把擔任「奶爸」視為終身事業:「我未想過什麼時候就不再照顧寄養BB,我退休後應該會花更多時間去陪伴孩子們。」

初生BB需要全天候照顧,他和龔媽媽卻從不認為是「付出」,反而是「每天都有收穫」。「BB的笑容好單純,每日見到他笑就覺得好開心,令我人生更精彩。」龔媽媽又說,有了寄養BB在家中,更令他們一家人更融洽,彼此之間有更多話題。「第一個孩子現在讀小學了,我們還會和他們一家去BBQ,聖誕節還會收到他的聖誕卡!」龔爸爸和龔媽媽甜笑着說。

寄養服務
寄養服務旨在安排因家庭問題而缺乏家人照顧的兒童,暫時入住寄養家庭,使他們得享家庭生活及適當照顧,待其家庭情況改善後,返家團聚,或直至有較長期的照顧安排。

怎樣才可以加入寄養家庭的行列?
喜歡小孩,對他們有耐性和同情心是成為寄養家長的重要元素。

除此之外, 還有以下條件:

心理和生理健康擁有愉快的家庭生活,有照顧小孩的經驗有足夠的居住面積,能提供固定而長期的睡眠空間 (雙層床亦可)窗戶備有窗花以確保小孩的安全樂意與社工或其他社會福利機構溝通和合作,參與有助寄養服務的訓練或活動年齡二十五歲或以上經濟情況穩定

詳情(按此

《香港01》App,瀏覽更多親子資訊,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