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禁絕華為5G的三個理由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周二(7月14日),英國政府一如預期收回本年1月對華為局部開放5G通訊設備市場的決定,要求英國電訊商在明年起購買華為5G通訊設備,並設下時間表要求所有華為5G通訊設備皆須在2027年底前被移除。這無疑是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政治決定,然而政治決定的背後其實也有其對於美國制裁影響的技術性考量。

值得留意的是,約翰遜政府完全將此次「轉軚」建基於美方5月時對華為落實的進一步制裁之上,只要美方政策有變,英方決策即可隨之而改。英國禁令的落實時間也可算是有跡可尋:畢竟到了本年年底,美國11月大選結果塵埃落定之餘,下任總統的華為政策也將稍有眉目;如果到時候事態有變,英方收回成命的成本將是極低。

即使美方政策不變,英國完全引用美國制裁影響的技術性考量,也讓中方難有理據去對英國作出外交詞令之外的嚴厲實質報復。根據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的技術總監利維(Ian Levy)在禁令宣布當天發表的官方網誌,在美國制裁禁止由美國技術或軟件生產,或由相關技術或軟件製成的生產設備所生產的產品向華為輸出之下,英國禁絕華為5G設備的決定是建基於「在最近的諮詢中,華為也沒有不同意」的僅有三種可能情況之上。

華為至今在英國只鋪設了大約2萬個5G機站,相較其本年全球鋪設50萬個機站的預估而言,所佔比例不高。(美聯社)

首先,如果華為要在制裁下維持對英國5G通訊設備的後續供應和服務的話,第一種可能性是「有某方違反美國法律」,不過華為已表明它不會違反法律;同時,目前仍隸屬英國華為的「華為網絡安全評估中心」(HCSEC),未來為英國當局對華為設備進行安全檢測時也有可能會被迫違反美國制裁。

第二種可能性是「華為放棄自身設計的晶片,而採用第三方的通用晶片」。對此,利維就引述HCSEC過去的報告,指出以華為過去「持續的安全缺失與工程質素」來看,要華為以自己的程式去適應第三方硬體,「很可能會在至少未來數年為其設備帶來安全和可靠性問題」。就英方對其設備質量的評價,華為的態度一直是積極配合(它在2018年底就曾承諾動用20億美元去改善問題,不過英方翌年仍指問題未有改善),英方此刻以此為據,華為也難辯解。

第三種可能性是「某方創造出新的晶片設計工具和製造程序,完全不用美國技術」。對此,利維除了作出一番技術性解說外,也直截了當的說如果你要「快速做到這點」,「祝你好運」。當然,這沒有排除華為及其他企業能全面擺脫美國技術的可能,不過在此事發生之前禁絕華為,按此邏輯也不是英方的責任。

英方承認華為禁令可減慢英國5G的普及化時程高達3年,而其從4G的升級也將多花費20億英鎊。圖為英國數碼、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杜永敦(Oliver Dowden)。(Reuters)

在其官方報告中,NCSC還提到最後一個可能性,即「美國取消或刪減對華為的制裁」。英方明言這不太可能,不過報告特別點明這個可能性,也明顯是要將英國禁絕華為5G設備的責任轉嫁於美國身上。對於此等禁令的邏輯本身,一向支持自由貿易的《金融時報》不得不承認「這也許是個正確的決定,不過會有重大成本」。

英方禁絕華為5G設備的決定,到底是政治成分較多,還是技術成分較重,我們無從得知。然而,在美國的強硬制裁之下,華為能否在「合法」情況下對其客戶提供穩定的後續服務和供應,而不會讓相關國家的政府和企業惹來外交、法律爭議,無庸置疑將是各國使用華為的一大考量。作為與華為打交道最久的西方國家,英國專業機構的技術計算也料將為其他國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