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北京是否對台「重新閲卷」是兩岸關鍵

撰文:林仕祥
出版:更新:

台灣總統蔡英文5月20日正式開始第二個任期,並發布了就職演說。她的演說同步揭櫫未來四年的兩岸政策主軸。
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向《多維新聞》分析蔡英文講話,強調蔡英文在演說中提及《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對北京的善意,且主觀上並沒有加入美國抗中行列的意願;張百達認為,蔡英文球已丟出,接下來的就是看北京願不願意正面回應,是要在中美戰場外,另開兩岸戰場,還是「重新閲卷」,重啟兩岸之間的交流對話。

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張百達認為,蔡英文已對北京釋出善意。(洪嘉徽/多維新聞)

張百達接受《多維新聞》訪問,將蔡英文的這份講稿分成四個面向來分析。

首先,描述兩岸的篇幅雖不多,但傳達了重要元素,包括重申《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兩部法律是兩岸重要的「政治連接點」,其中隱含了特殊的政治意涵在裏頭,因此,儘管蔡英文這次沒有講如四年前「九二會談歷史事實」,但既然蔡英文已經講了《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張百達認為就不需要再特別重複。

蔡英文主觀不願加入美國抗中行列

其次,張百達主張,蔡英文表達出願意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意願,而這個意願是重要的戰略保證。從外部環境來講,現在中美貿易對抗加劇,蔡英文這句話表達了某種潛在意涵,就是在中美貿易對抗的背景下,蔡英文並不希望兩岸擦槍走火、對抗加劇,儘管從北京的角度來看,美國在打台灣牌,但這跟台灣要不要加入美國的抗中行列是兩件事情。張百達認為,目前看起來,蔡英文基本上沒有這個主觀意願,因為民進黨和蔡英文,都了解中國大陸的關切。再從內部環境來看,講稿中觸及修憲議題,大陸很自然會關心民進黨是否踩紅線、搞漸進式台獨,但既然蔡英文已說出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承諾,在憲改議題上就已做出「範圍的框定」,比較明確的是18歲公民權的下修,或者是考試院、監察院的定位,這些議題都不涉及更改國號、領土範圍,屬台灣政府的治理範疇,大陸應該要避免誤判。

蔡英文2020年的就職演說,提及《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立場維持2016年的態度。(中央社)

另外,張百達觀察,蔡英文透過就職演說場合,拋出願意重啟兩岸對話的態度,「這本身就是一個善意」,張百達指出,兩岸如果要謀求長遠相處之道,避免對立分歧擴大,那兩岸就要想辦法恢復交流、對話,兩岸只有坐下來談,才能思考、面對、處理存在彼此間的政治分歧。張百達並不諱言,北京方面願不願意正面解讀蔡英文的講稿,思考兩岸重啟對話的利基,這是大陸方面要去考慮的。

張百達冀盼北京能從自身的內外情勢來思考,究竟兩岸關係降温,避免彼此間的對抗衝突,是好還是不好,或者是讓美國繼續打台灣牌,在中美對抗加劇的情況下,台美關係繼續升温,北京如果反向操作,繼續對台灣施加更大的壓力,最後北京除了要面對中美戰場,也會在台海開闢第二戰場,這個戰場包括軍事上、政治上的對抗,或者是彼此間的內耗,這樣的狀況對大陸處理當前的挑戰、對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好還是不好?

共同體是中性去政治化描述

至於蔡英文演講提及的命運共同體,張百達認為,共同體的概念可以有很多解讀和想像,可以是國家、城邦、政治實體或非政府組織,是一個去政治化的描述,特別是蔡英文不用「台灣是一個國家」這種論述,倒是令人感到意外。

他強調,共同體是一箇中性去政治化的描述,避開了很多敏感問題,這也是善意的一種。此外,兩岸分治本是客觀現實,蔡英文在講稿裏面提了70年這個字眼,台灣內部一些人,例如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說,蔡英文是在去中國化、去中華民國化,但問題是蔡英文說「她是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於1911年開始,但台灣從1911年到1945年間,並不在中華民國的版圖裏,是日本的領土,單純用70年的論述去一刀切,「是一種黨派偏見」。

台灣總統蔡英文(前中)21日上午前往台北市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致祭。(中央社)

綜觀蔡英文這次的就職講稿,兩岸部分大體上重申2016年就職演說的基調,但四年前僅獲得北京一句「未答完的答卷」,外界當如何期待四年後的捲土重來,台灣能獲得不同的答案?張百達對此坦言,這是一個重要、難答的題目,從環境上來看,四年前和現在的環境並不一樣,如果說當年大陸給予的是「未答完的答卷」,那北京是否應該考慮「重新閲卷」?因為北京關切的議題,包括凍結台獨黨綱的問題,民進黨在2019年的全代會上已經處理;前陣子民進黨立委提案刪除《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國家統一前」文字,也都處理掉了,這都符合蔡英文所說「會負責承擔穩定台海的責任」,張百達再一次提醒,兩岸後續發展嚴格來說,不全然取決於台灣方面,大陸是否有正面回應,也很重要。

至於蔡英文是否因為拿了破紀錄的817萬張選票,外加中美對抗格局下,台美關係升温,手上握有較多的「籌碼」,才選擇用跟四年前一樣的條件和北京談?張百達表示,他不會用「籌碼論」來看待蔡英文的今次的就職談話,應該要注意的是,蔡英文在談話中釋放了一定的善意,兩岸之間如果「求同存異」,北京完全可以看到兩岸重啟交流對話的基礎,「是要不要的問題,不是有沒有的問題」。他並補充,儘管蔡英文這次就職演說,觸及兩岸的部分較少,但這不代表兩岸議題不重要,因為內部推動改革,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才有利推動,所以反過來說,兩岸問題其實是蔡英文接下來的任期中,最重要的議題。

蔡英文視察嘉義空軍基地。(台灣總統府)

大陸不能只看到台灣反擊

張百達最後透露,許多大陸學者看台灣或民進黨,都只看到一些比較強硬的動作,認為台灣挑釁大陸,但如果從台灣的角度來看,過去四年來,大陸對台灣所施加的政治、軍事壓力,包括前段時間的文攻武嚇,「大陸要去反思,台灣為何有時候會有些反擊」,不能只看到台灣的反擊,但對自己的所言所行,都毫無反思,因為兩岸關係大體來講,是一個雙方互動的結果,所以關鍵是,究竟雙方能「以善意增進善意,以善意回應善意」,讓兩岸走在一個比較能良性發展互動的方向,或者是陷入對抗、敵意,陷入敵意螺旋的陷阱裏頭,「不能都只怪台灣,卻覺得自己所言所行都合理,不需要為兩岸關係負責,或承擔一部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