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要求台軍防空作戰系統「北約化」 台軍反應冷淡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近期,美方首度與台軍方針對台軍整體防空作戰系統與效能的自動化、聯網能力進行會議。美方要求台軍確實檢討有關自動化、一體化作戰能力問題,但台軍方面反應冷淡。

據稱,主要關鍵在於美方要求台軍重新檢討中、低空層防空導彈系統應該「北約化」,能夠和北約、日、美等國一起協同作戰,但是台軍堅持使用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研發將近15年未成的陸射型劍2導彈,遞補鷹式(Hawk)導彈退役之後的空隙,雙方概念可能還要經過經年的溝通與妥協。

美國為台灣規劃的整體防空作戰自動化系統,從2000年左右,就已經來台積極布建推銷,但是台灣方面對此投資態度冷淡。(陳宗逸/多維新聞)

由於台軍堅持使用中科院的產品,而中科院產品除了產能低、效能較美製品差外,雖然價格便宜,但是無法與美製防空系統連網作戰。據稱,目前台軍野戰防空、機場防空等系統無法連網,接戰指揮甚至只能用無線電話機聯絡、指定大概目標射擊。

而台中科院自制的蜂眼雷達,號稱為相位陣列雷達,能夠導引台軍復仇者、陸射劍2等導彈有效接戰,但是雷達資訊更新速度僅達2-4秒,和一般相位陣列雷達一秒鐘更新上百次資訊的效能差異很大,但是蔡政府主導的國安高層,還是堅持採購蜂眼雷達搭配的防空武器,即使台灣國防部、陸軍和空軍使用者多有微詞,但是礙於「自主國防」的政治正確大旗,也無法反抗,僅能含淚吞下次級品裝備。

台軍在政治正確下堅持採購陸射劍2中、短程導彈系統,無法納入台軍以美製觀通雷達為主的系統,只能獨立作戰、無法進行自動化整合,美方憂心的地方在此。(陳宗逸/多維新聞)

蜂眼雷達案曾經鬧得相當大,由於美方是由雷神(Raytheon)提供的哨兵(AN-MPQ-64)相位陣列雷達,以及與之搭配的SL-AMRAAM陸射型AIM-120主動中程陸射導彈,但是台灣中科院橫空殺出自制的蜂眼雷達與陸射劍2導彈搭配,陸射劍2研發10數年幾乎無成績,蜂眼雷達卻以較低價格取勝。美方雷神公司後來在台軍方為了護航中科院便宜產品、擅自更改規格讓中科院得標,而氣得揚長而去。此番美方要求台軍方檢討整體防空作戰效能,被視為是雷神公司哨兵雷達系統的升級版——NASAMS國家先進防空系統,重回台灣市場試圖表演王子復仇記。

但是,由於台灣陸軍、空軍在政治正確的態度下,選擇自制的陸射劍2導彈搭配蜂眼雷達的模式,雖然交貨與實戰測試日期遙遙無期,但是台灣軍方依舊強硬採購此導彈。而美方則擔心台軍的此種堅持,未來無法連網自動化作戰,單個導彈射擊單位將會被一一擊破。加上未來的空陸戰模式,將由超音速巡弋導彈、攻擊性反輻射無人機和隱形無人戰績主導,台灣的蜂眼雷達性能如此,加上無法與美製的愛國者系統聯網作戰,對於台灣整體防空作戰效能是否能夠應付未來戰爭型態改變,充滿疑問。

根據美方評估,未來台軍首要面對挑戰的,已經不是傳統的戰機和彈道導彈威脅,而是更新、更便宜又更隱密的無人載具,而巡航導彈的發展,世界趨勢也已經朝向高超音速、極音速和隱形設計為導向,不再如以往的低空慢飛躲避雷達的傳統巡航導彈一樣的作戰模式。台軍在改進整體防空作戰效能的工作上面,似乎和世界潮流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要趕上。由於此次是被披露初的第一次台美防空作戰協調會議,未來美方給台軍的進步壓力,隨着台海局勢的急速升温,即將進入2020至2022年的高風險期,美方介入的深度將會再加深,指導台軍進行有效率的軍購規劃和計畫管理,將是美方來年對台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