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逼爆】領袖辯護新移民無力 關鍵仍是數據從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前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及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日前為新移民辯護,指不少新移民在公立醫院工作,有貢獻之餘,並非只求服務。林鄭月娥本周二(19日)再開腔指新移民是本地居民,毋須區分。可惜質疑的市民仍未受落,因為這些回應未能針對市民質疑的根源,即新移民有否不成比例佔用公立醫院資源,政府不掌握人口數據,間接助長了小部分市民對新移民的仇恨。另外,內地新移民、少數族裔也有其獨特健康需要,醫管局應盡快開展這兩個群體的醫院使用狀況調查。

前醫管主席胡定旭指,「好多醫護人員係新移民」。(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面對外界抨擊新移民導致公立醫院爆滿的元兇,胡定旭和林正財先後為新移民說話,胡稱記憶中新移民「用醫管局嘅資源唔係好多」,「唔係好大嘅數目字」,而兩人更感謝新移民擔當了大量醫院前線助理職位,幫助香港。

新移民在照顧病人的貢獻不容否認,但二人始終未能直接解答質疑,也反映醫管局未能充份掌握用者數據。誠然,醫管局並非憑空決定醫院、病床數目和其他醫療資源,但評估模式被指脫離實情。以醫療資源為例,以往以聯網人口數目分發撥款,但在2009/10至2012/13年度改為用績效模式主導撥款,後又因為此等模式擴大聯網資源差異,現時回復以人口為基礎,附以諸如人口增長及高齡化狀況、求診距離、新醫療技術對服務的轉變等變項,改良撥款評估,務求資源規劃更配合地區人口發展的醫療需要。

然而,內地移民的健康狀況似乎並非模型變項。醫管局去年回覆立法會議員陳沛然質詢,指沒有備存就新來港人士於公立醫院接受長期醫療服務,以及所涉公帑的統計數字。然而,胡定旭曾稱他早年閱讀相關數據,得出佔用資源有限的結論,那麼請他公開數字,以正視聽。否則,正反雙方「口同鼻拗」,或者單靠個人觀察,無助討論。近日有報章引述消息,指政府要求醫管局提交新移民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數據。若消息真確,可望有助尋找真相。

施麗珊稱各方對新移民的看法與事實差距較大,難以討論及解決實際問題。(資源圖片/余俊亮攝)

平情而論,新來港人士適應本地生活的過程,一直受政府、學界和民間的關注,議題包括社會支援、政治參與、身份認同、受社會接納程度等範疇。不過,誠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後設研究所言,在醫療衞生範疇則從缺,未能全面掌握他們的處境。

相較之下,香港醫療界別曾經探討少數族裔的健康狀況。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引述衞生署及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調查,指南亞裔人較多出現超重、肥胖,引致心血管及其他疾病。當然,調查沒有提及醫院醫療需求,但已有助了解特定人口群組健康狀況之門。醫管局可以借助前人經驗,設計針對新移民醫療需要的研究。不論是內地新移民還是少數族裔,醫管局須持續追蹤他們的健康數據,適時給予支援,因為身體健康有助他們融入社會,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