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強制檢測正確 配套安排要做足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本周三(30日)宣布收緊新冠病毒強制檢測標準,43幢住宅大廈居民和到訪者必須在下月4日或之前接受檢測。此舉可望加快測出受感染者,及早將之隔離及中斷傳播鏈。政府將會在相關大廈附近增設流動採樣站,居民亦可自行交樣本到指定診所和化驗所。
本地最高檢測量已增至每天十萬個,理應能夠應付新增強測檢測個案,但過往化驗過程甩漏,受檢者尤其擔心無了期等候檢測結果,打亂工作和生活。政府必須督促衛生部門和承辦商妥善處理檢測者資料,衛生部門亦必須於24小時內發放結果。

新蒲崗采頤花園11座大廈管理處已通知住戶須強制檢測。(歐陽德浩攝)

每日十萬惟檢測未必順利

根據新標準,兩周內若同一大廈出現兩宗沒有關連的確診個案,整座大廈的居民和訪客均須接受檢測,首批受影響大廈共42幢。另外,香港大學團隊在暫未有確診個案的彩雲邨啟輝樓污水樣本持續測出新冠病毒,該大廈亦被列入強制檢測名單,兩類大廈的檢測期直至下月4日。

假設每幢大廈樓高30層,每層十戶每戶三人,受檢人士數目逾3.8萬。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稱現時公共及私營化驗所每日的最高檢測量已經增至每日約十萬,單以數量計算,幾天之內應付這批額外檢測樣本問題不大。

然而,剩餘檢測量充裕,不代表檢測過程一切順利。正如數位傳染病科醫生指出,若然採樣過程慢,檢測過程慢和出錯,受檢者遲遲未收到結果,追蹤患者密切接觸者不力,通通削弱強制檢測效用。

凌小姐指星期一已交過一次深喉樣本,但因沒有短訊,都擔心封樓,而自己又要翻工,未能全日照顧小朋友,所以都進行檢測以取得陰性證明,以防萬一。(馬煒傑攝)

檢測往績差 政府難取信於民

過往兩三個月不斷有受檢者投訴未取得結果,其後發現檢測過程疏漏百出,例如承辦商員工沒有上載受檢者資料、陽性個案搞錯陰性、政府電腦系統出錯等,原因應有盡有。因為政府早前實行「不回覆等同陰性」措施,他們只好假設自己沒事。

那邊廂,因為部分僱主要求他們必須收到陰性通知才能上班,他們等候期間如同停工,打擊生計。雖然政府在多番批評後,在22日承諾盡可能48小時內發放結果,但到28日仍有受檢者投訴苦等一周無音訊,要自行付費檢測取得結果,事後懷疑樣本瓶沒有受檢者條碼。通知步驟未臻完善,市民就算認同等候期間留家的重要性,有時也難以跟從。因此,政府必須督促轄下部門和承辦商24小時內發放結果,好讓檢測者安心。

梁卓偉又指,團隊在全幢大廈的污水收集點採樣並驗出對病毒呈陽性,並不代表在這幢大廈有污水渠涉及病毒傳播的風險。(羅國輝攝)

關心體弱者 確保人人受檢

另外,部分強制檢測樓宇是公屋舊邨,相信有不少長者或體弱人士居住。他們行動不便,甚至連外出也有困難,但正正感染風險較高的一群。就此,政府應徵詢大廈管理員和互委會,了解有否居民需要特別協助,安排承辦商上門取樣,務求人人也受檢測。政府新聞稿沒有提及此類額外安排,盼望不是官員掛一漏萬。

檢測是為了隔離和治療患者,政府由最初等待確診個案開展檢測,到定期檢測高危群組,到現在參考環境病毒數據開展檢測,政府抗疫漸見主動。因此,修補檢測流程漏洞更見必要,快速而準確的檢測結果,有助追蹤感染途徑工作,阻止新冠病毒繼續傳播。抗疫接近一年,官民也嚐過各類抗疫失誤而成的教訓,與「清零」擦身而過。踏入2021年,我們必須從錯誤中學習,一起擊潰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