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測出新冠病毒 政府應續支援醫學研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周一(28日)向彩雲邨豐澤樓所有居民發強制檢測令,並找出最少三人初步確診。有異於過往例子,大廈迄今未有確診個案,但是香港大學跨學科團隊測出大廈污水含有新冠病毒,故懷疑有隱形患者。若果強制檢測結果真的發現患者,政府就可以先隔離患者,有機會在病毒擴散前盡早截斷傳播鏈,亦有助監察個別地區疫情。這類研究對抗疫和公共衛生大有禆益,政府應該加強支援,擴大抽樣規模,藉此表示支持學術界。

不少醫學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患者在出現病癥前三至十天,其糞便已經可以帶有病毒,數量愈高疫情愈廣泛。港大團隊在今年4月起着手研究在社區生活污水偵測新冠病毒,到了10月,項目獲得食物及衛生局醫療衛生研究基金400萬元資助及環境局支援,至今採集了超過300個樣本。

初步研究發現,污水病毒量的上升趨勢跟第四波疫情吻合。團隊起初在每區選取一些污水收集站測試,從而分析地區感染趨勢,後來發現豐澤樓持續五日內有四個樣本測出病毒,情況不尋常,極有可能有隱形患者居住大廈內。由於樣本只來自大廈渠口,無法得知住戶源頭,所以政府要求大廈所有居民強制檢測。翌日當局表示最少三人初步確診,可見做法有效。

12月28日,彩雲邨豐澤樓污水渠樣本持續驗出新冠病毒,政府公布居民要強制檢測,由下午到晚上持續有居民到來接受採樣。(歐嘉樂攝)

有助監測社區疫情

美國、澳洲、荷蘭、日本等國家也曾在生活污水偵測新冠病毒,有利有關當局找出潛在爆疫地點,香港大可仿效之。除了住宅大廈以外,醫院和學校也是重點監察的建築物。社會擔憂復課後學生在學校和宿舍會互相感染,渠管污水測試則有利政府監察學校有否爆發。

當然,化驗生活污水並非萬靈丹,隨時「走漏眼」,一來病毒量要達一定水平,不致被污水大量稀釋,二來採樣要夠頻密,採樣地點要精確,才可收集含病毒的污水樣本。另外,香港建築物渠管設計複雜,或者多幢大廈共用渠管,偵測病毒來源並非易事。雖然如此,這類測試的輔助監察功能仍然相當重要,政府未必需要每時每刻也要全民檢測,而是按樣本數據,集中在持續出現較多陽性結果的地點強制檢測,較符合成本效益。

彩雲邨豐澤樓連續5日有4個樣本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但至今仍未發現確診個案,大廈或有隱形傳播,當局向豐澤樓發強制檢測令。(張浩維攝)

支援科研工作政府豈可手軟

回顧最近一年,香港的大學界不斷對新冠病毒特性和抗擊疫情進行研究,部分更是先聲奪人。例如測出全球首宗二度確診病例,證明感染者不能終身免疫。另外也與國內外大學研發疫苗和病原體即時基因檢測診斷系統,足證香港學術成就。但政府的支援往往令人失望,包括港府無意資助診斷系統,又沒有對設置疫苗廠有實際支持。如今政府終於資助污水檢測,是挽回名聲的一步。

污水檢測初步研究獲肯定,下一步是改善研究質量和擴大樣本收集範圍,這需要更多化驗人手和儀器。港大團隊指國際上未有標準方法和對資料解讀的統一指引,政府好應就此增加項目撥款和張羅儀器,協助團隊訂立檢驗桯序,更快得出結果,增加測試準確比率。若然成功,其他地方自會參照香港標準,香港的科研實力名聲將更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