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uTV首辦音樂頒獎禮 香港樂壇復興事在人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ViuTV首個音樂頒獎禮《Chill Club推介榜年度推介20/21》周日(18日)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Star Hall舉行,為於去年年終及今年年頭各大頒獎禮陸續舉辦完畢後,在此春夏之交的4月份又為樂壇又添上生氣。儘管身為ViuTV親生仔的人氣組合MIRROR成員當晚連掃八個獎項,不過MIRROR二子姜濤及Ian陳卓賢卻敗予個人獨得六個大獎的大贏家林家謙,在年度男歌手屈居亞季。不過大熱倒灶的姜濤在得獎時卻未有失望,反而豪言香港歌手一定會再次變成亞洲第一,究竟如此雄心壯志在今日的樂壇來說何以實現?

事實上香港樂壇在東亞曾經數一數二,僅次於當時強勁的日本流行文化。日本於戰後急速經濟復蘇,早在六十年代已經為東亞經濟強國。而香港、新加坡、台灣、韓國的「亞洲四小龍」亦在當時緊隨日本急速起飛,不過台灣、韓國當時仍處於戒嚴及威權統治時期,社會言論及文化創作空間遠不及香港,當香港於七十年代粵語流行曲急速興起,從鬼馬的市井之歌到配以電視劇的主題曲皆流通民間之時,台灣仍處校園民歌運動中的身份認同探索之中。而中國大陸更因中共視流行曲為色情的靡靡之音,而遭到全面封殺。

香港的粵語流行曲當年之所以能席捲東亞,不得不歸功於當時的天時地利。尤其是當大陸於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廣東歌更加席捲神州大地,《上海灘》成為家傳戶曉的名曲,就連不諳粵語的東北大漢也會唱上兩句。雖然當時香港的創作人才遠不足以應付急速冒升的流行工業市場,但因各大國際唱片公司可讓出旗下外國歌手的歌曲版權,讓本地歌手改編翻唱,亦造就當年廣東歌能東瀛西洋皆取,在外國流行音樂中汲取養份。不過亦是由於改編簡單容易,又有質素保證,自然令本地唱片業長期忽視培養本地音樂製作人才。

本地唱片業的短視及急功近利在九十年代變本加厲,當年譚張梅三大巨星紛紛宣佈不再領獎或告別樂壇,唱片業為保持銷量捧出「四大天王」應市,結果四人成為樂壇大佬地位難以挑戰,自此壟斷本地樂壇十多年,無疑窒礙其他新出道歌手的出頭機會。而唱片業亦變得因循守舊,不斷重複同一套成功的情歌方程式,製造一大堆創意欠奉的罐頭音樂,如千禧年代盛行的K歌文化便為一例。而千禧年代後唱片業亦未有培訓新一代樂壇接班人,只是不斷依賴有銷量保證的陳奕迅、容祖兒等,令二人獨霸樂壇竟有十數年之久。

近年樂壇一落千丈,唱片業既有重大責任,而樂壇長年以來的大佬文化及山頭文化,亦是窒礙流行文化工業最需要的創新和活力。2009年無綫電視與四大唱片公司交惡,亦為本來已經奄奄一息的樂壇打下致命一擊。無綫被指向旗下藝人及歌手加設諸多無理要求,曾全面封殺五大公司藝人,自己捧起「星夢幫」。不過政府終在一片爭議聲中於2013年開放免費電視牌照後,ViuTV開設音樂節目《Chill Club》,繼而成立「Chill Club推介榜」,成為第五大歌曲流行榜,令被封殺藝人在大氣電波中得以有一席演唱之地。

+2

香港歌手重返亞洲第一?

ViuTV至今又舉辦過三屆《全民造星》選秀節目,為全港有志之演藝者提供一個踏上舞台的夢想階梯。其至今又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樂壇新人,如模仿韓國男團的MIRROR及其成員姜濤、Ian陳卓賢、Jer柳應廷等便為近年急速冒起的樂壇新力軍,更在多個頒獎禮贏取大獎。ViuTV贏取口碑兼收視的同時,無綫亦急急變陣,重召舊臣曾志偉、王祖藍回巢,分別委以副總經理及首席創意官,力圖在綜藝節目上與ViuTV對撼,又終於在十數年之後正式與三大唱片公司破冰,一時之間令兩大電視台的競爭熱鬧起來。

唱片業因循守舊、急功利功,業界山頭主義、大佬文化深入骨髓,管理層又早已脫節、缺乏創新能力,大公司壟斷問題依然難以革除,又疏於培訓本地音樂製作人才,始終為香港樂壇死症。現時亞洲流行文化工業龍頭的韓國,其國民天團之所以能衝出亞洲打入美國Billboard排行榜,亦是由於韓國的經紀公司會於全球選拔新秀,再加以歷時數年的閉關密集式訓練,因此往往能一出道迅即爆紅。加上韓國自民主化後,政府有意識以「有形之手」大力推動韓國流行文化政策,並以輸出國際為目標,相較之下香港政府明顯相形見絀。

當年香港樂壇位處亞洲區數一數二,自然有其天時地利的時代背景。如今台灣、韓國紛紛民主化,文化空間及創新能力不受約束而大加迸發,而大陸娛樂工業市場亦相當蓬勃,令香港音樂人紛紛北上掘金,自然荒廢了本地樂壇。香港政府亦囿於「小政府、大市場」守舊思維,不懂如韓國者視流行文化為其戰略產業,結果本地樂壇難以與有國家作後盾的外國流行文化工業匹敵,實屬自然。然而如今本地音樂人及樂迷皆有重振樂壇的雄心,在此人和之下姜濤「香港歌手重返亞洲第一」的豪言壯志,如此後生可畏又何敢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