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太長氣被仔女嫌煩 森美:分享一句話好過講長篇道理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當子女日漸成長,早已不是懷內可被「搓圓按扁」的小麵糰,他們會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父母已不能用威嚴令小朋友服從,想要維持良好親子關係,又希望孩子聽從自己的意見,當中的技巧並不容易。
森美的2名子女已踏入青春期,他形容子女亦是相當有主見,平日他愛說道理也不免被他們說成囉唆。今次森美接受了做7天「環保L」的挑戰,還要把環保意識帶到家中,到底他與子女溝通有什麼秘訣呢?
攝影:龔嘉盛、部分由機構提供

森美2名子女都已升讀中學。

森美的子女已升上中學,他坦言父母都想和孩子成為朋友,但實際上是很難,「佢哋會覺得同阿爸、阿媽做朋友,係一件窩囊事」。他分享早前和家人去旅行,打算和大仔像朋友般聊聊天,便問他有什麼好電影,誰知兒子淡淡地回答他:「冇」,碰了一鼻子灰。

知識日新月異,孩子學到的東西總比我們更新、更前,不過森美認為在人生的體會和實踐上,還是父母較勝一籌。當孩子作出判斷時,森美會嘗試用道理去說服子女,雖然有時會被嫌「煩」,但他認為如此更能鼓勵他們自發去完成事情。「例如你叫佢哋讀書,未必會立即做。但向佢哋解釋讀書嘅好處,用同理心出發,佢哋反而可能自發去做。」森美說。

森美參與綠色和平的真人騷拍攝,儲起一星期來自超市的塑膠包裝,才發現平時產生的垃圾原來如此多。(機構提供圖片)

試做7天「環保L早年轉用玻璃樽

「唔知由幾時開始,好似包裝愈多,就感覺愈矜貴。其實愈方便嘅嘢,代價愈大,只不過唔係現眼報。」早前,森美參與了「綠色和平」籌劃的「超市收塑大作戰」,試做7日「環保L」。他發現原來很多以為可回收的塑膠並非每一種也能回收,「例如一個膠樽分開樽蓋、樽身和招紙去回收,但7種類型的塑膠之中,只有2種可在香港回收」。他指,要直接告訴小朋友不使用塑膠,他們會覺得很麻煩,但如果向他們解釋環保的好處,孩子會更願意做。

森美坦言,小時候給仔女買零食,甚少留意包裝是否過量,但近年個人的環保意識提高,也不想子女吃多糖和油炸的食物,多自製健康的蔬果小食給他們。而很早時,他們已全家使用玻璃瓶,對自己的身體和環境也更健康。

在家中和孩子講「環保」、談時政會否太嚴肅?森美笑指,平日和子女談的話題比「環保」更嚴肅,不時論及國際事時、社會事件,交流大家的看法。他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因此需要帶正確的信息和道德觀回家。「不要說小孩,有時大人做『環保L』都會俾人笑。」森美說:「我哋以前見人自製酵素清潔,都笑過人。所以要支持小朋友獨立思考,認為係啱嘅事,就堅持落去。」

一句「擔心」可能比講道理更好。

放下「啱晒」包袱 用秘技作溝通

作為一位「資深」家長,森美當然明白有時孩子會有「硬頸」的一面。「例如你叫佢哋唔好去夜街,話危險,但其實佢哋唔理解有咩危險。」他說自己也曾年輕過,明白年青人在某些時候會堅持己見,這時他就會使出溝通的「秘技」,跟子女說:「我唔畀你去,係因為我擔心你呀嘛,我唔知你喺外面有咩危險嘛。」讓孩子更能理解父母的感受,有時會比講道理更易「入耳」。

森美指大仔愛看書、愛研究不同的事物,中一的時候英文已經超越自己。「其實父母去到一個階段,要放低自己係啱晒嘅諗法,保持理性同尊重,好多嘢同小朋友都有得傾。」他說舊時和爸爸就着一個理論可以爭執一個小時,到了現在父親都多聽了自己的意見。「其實好多事都係小朋友教返我哋,好似節約用水、出門熄燈,都係佢哋教返我哋。」他說,父母只要說一句「你個方法幾好喎」、跟從一下子女的做法,他們已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