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就業限大學生申請 議員轟精英主義:讀唔到書就冇機會?

撰文:高諾恆
出版:更新:

立法會今日(9日)舉行「研究制定長遠青年政策和發展藍圖小組委員會」會議,討論青年融入國家大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秘書長劉家麒表示,青年發展藍圖的制定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本月內將公布首個版本。

多名議員關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有議員促請當局放寬計劃申請限制,令職業訓練局學生及副學士都有機會到內地就業,但勞工處回應指大學生適應能力較高,他們到內地實習後回港帶來的效益更好,因此暫時只針對大學生作為目標群組。

勞處:大學生適應力較高、效益更大

民建聯郭玲麗認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不應限於大學生,希望局方能夠放寬讓有職業技能的青年申請,例如職業訓練局學生及副學士,但勞工處署理助理處長(就業事務)楊子傑表示,考慮到參與計劃後生活環境變化大,大學生的適應能力較強,加上相信大學生在內地公司累積經驗後回港的效益更高,因此政府暫時只針對大學生為目標群組。

議員:憑乜學歷能力掛勾? 職訓生更需要支援

郭玲麗反問,處方憑甚麼將學歷和適應能力掛勾,認為當局應根據市場需要作安排,而非實行精英主義:「喺咪讀唔到書就冇機會?」楊子傑稱,考慮到副學士與大學在學時間不一,相信現有安排合適,但會審視是否有優化計劃的空間。

選委界梁毓偉對處方回應表示失望,指不少副學士及職訓局學生本來的就業支援已經不足、機會不多,因此更珍惜類似就業計劃,認為他們雖然學歷不高,但擁有市場所需的有能力,很需要幫助。

計劃入職率僅31% 勞處:有大量重覆申請

選委界鄧飛質問計劃落實狀況,指計劃共有417間企業提供3,494個職位空缺,但最終只有1,091名畢業生入職,即不足一半。委員會主席廖長江亦指,計劃明明接獲超過二萬份申請,質疑數字差距是否反映香港青年競爭力不足。楊子傑解釋,很多申請人會向多間機構求職,因此出現大量重覆申請,二萬份申請不代表真實申請人數。而且,計劃推出時正值疫情肆虐,香港青年或因通關限制產生顧慮,加上大部分職位空缺要求創科或其他專業技能,這些職位的本土需求都很大,兩地可能出現競爭,處方日後會加強宣傳和優化計劃,幫助更多青年到大灣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