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醫院新紮傳染病科醫生鬥新冠肺炎 每日被「師公」袁國勇問書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自武漢於去年底爆發新冠肺炎起,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儼如軍師,為政府出謀獻策,提供抗疫「攻略」;每當有大廈、醫院等出現爆發時,他亦迅即趕到現場視察,查考播毒的可能途徑。
袁國勇的愛徒、瑪麗醫院內科榮譽顧問醫生孔繁毅近日收了一名得意門生,他是90後、瑪麗醫院內科駐院醫生譚永輝,今年6月剛完成傳染病專科考試,在疫症蔓延之際,除了加入Dirty team於前線「打仗」,亦有參與研究及疫苗研發。
談起「師公」袁國勇、「師父」孔繁毅,譚永輝笑指兩人都學識淵博,「袁教授嚴肅少少…每日被佢問書,有啲壓力,但學到好多嘢!」新紮醫生遇上世紀疫症,譚永輝稱這場瘟疫令他學會凡事尋根究柢,盼找出更多傳染病的成因及治療方式,治癒一個個的生命。

譚永輝3年前毅然向孔繁毅「拜師」,踏上傳染病科受訓之路。 (瑪麗醫院提供)
+1

一個原因揀選冷門傳染病科專科

譚永輝畢業後當了一年實習醫生,隨即加入瑪麗醫院內科,他笑言這部門如同「醫學界少林寺」,「可以跟大師學嘢!」內科博大精深,可以細分為多個專科,傳染病科相對屬於新興專科,全港現時只有約30名傳染病科專科醫生,為什麼譚永輝偏卻選擇這較為冷門的科目?

他直言自己亦曾考慮其他專科,但深感傳染病科能更有效幫助病人,「如果知道病人感染咩菌、咩病毒,治療後可能可以斷尾,唔似糖尿病、高血壓一直要食藥;有時病人有晚期病,致命原因都係受感染,如果可以用藥幫到佢過咗嗰關,會有成功感!」

孔繁毅(左)稱與譚永輝「亦師亦友」。 (黃舒慧攝)

花盡唇舌應對院內首新冠肺炎病人:佢哋唔信自己有病

3年前他毅然向孔繁毅「拜師」,踏上傳染病科受訓之路,今年1月初本港爆發新冠肺炎之際,他仍未畢業,卻一馬當先申請到隔離病房工作。「師父」孔繁毅大讚他「心口有個勇字」,感染到其他同事一起加入Dirty team。

回想起初入隔離病房,譚永輝戰戰兢兢,但仍耐心向病人解釋病情,「瑪麗醫院第一個個案係兩個內地遊客,佢哋唔信自己有病,要每日入一次病房,花一輪唇舌解釋先明。」每當遇到病人病情反覆,他也認真反思自己是否有疏漏,「例如發燒唔退,進度未如理想,就會諗自己係咪有嘢諗漏咗,呢個時候會自己查書同問(孔繁毅)教授。」

每當遇到病人病情反覆,譚永輝也認真反思自己是否有疏漏。 (黃舒慧攝)

孔繁毅讚徒弟適合做傳染病科醫生:有勇氣

經驗積累下,他亦有所成長,孔繁毅形容譚永輝於第三波疫情中,在病房擔當帶領者角色,「佢有做一個好嘅傳染病科醫生嘅條件,最重要係有勇氣,身先士卒……平時唔覺㗎,但有疫症時,就要帶領到其他人參與呢個工作。」

譚永輝就稱,在孔繁毅身上學會虛心聆聽及尊重不同部門的重要性,「要同好多唔同專科醫生、唔同同事合作,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抽血員等等,尊重唔同合作夥伴,件事先會做得順,始終大疫症,一個人嘅力量好渺小。」

孔繁毅(前)與譚永輝到醫科生溫習的圖書館。 (黃舒慧攝)

抗疫八個月,他投身多個崗位,除了在病房工作、繼續受訓和考試外,也為康復者跟進覆診及處理捐贈恢復血漿事宜,他亦有參與多項由袁國勇團隊帶領的研究,包括為從鑽石公主號返港檢疫者抽血做抗體測試,終發現病人雖無病徵仍可持續傳播病毒。他又向病人講解治療方式,說服病人參與「三聯療法」的研究,這項研究揭示「干擾素」的重要性,令外國也開始使用這藥物。

孔繁毅師承袁國勇,譚永輝就如袁國勇的「徒孫」。譚永輝笑指袁、孔二人都學識淵博,「袁教授嚴肅少少,孔教授平易近人啲。」他稱,袁國勇每天下午都會開會討論病症,「每日下午一齊食飯,每日被佢問書,有啲壓力,但學到好多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