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署美化50條橋樑、隧道 九龍公園徑天橋以港人集體回憶作主題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近年多區的天橋、隧道、燈柱等都被塗上壁畫,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25日)在網誌表示,路政署從城市設計角度出發,為構築物的外觀加設元素,在2017年至2020年已美化約50條橋樑和行人隧道, 冀為街道重新注入生氣,他舉例指,「滄海桑田」為主題的九龍公園徑天橋,以港人在尖沙咀的集體回憶天星碼頭、天文台作元素,讓大眾認識當區的歷史。

陳帆表示,路政署在2017年至2020年,,已為約50條橋樑和行人隧道進行美化工作,當局會配合橋樑和行人隧道的保養及翻新工程,選擇一些人流較多及顯眼的天橋和隧道,由園境師訂立適切的設計主題,匯入特色圖案和色彩,呼應當區獨特環境,而設計概念主要參考當區天然資源或人文歷史,勾劃出當區特色。

他舉例指,銅鑼灣大坑道天橋便是以「鳳木連棉」為主題,捕捉維園和中央圖書館附近的古樹「鳳凰木」、吉貝木棉及朴樹開花、滿葉青蔥的時刻,描繪出人對時地的感知及歲月的情懷。

另外,熙來攘往的尖沙咀的九龍公園徑天橋,則利用仿青花瓷清雅的繪畫手法,敘述九龍半島歷史的「滄海桑田」,港人集體回億的天星碼頭、尖沙咀舊火車站、半島酒店,以及多種舊式交通工具,亦散布在地圖不同的位置。

除了遊人集中地外,有關美化工程亦深入新界「大西北」,天水圍濕地公園路天橋融入當區獨有的濕地生態,在四季和日夜變更之中,尋找各種雀鳥的身影,形成一道與市民「捉迷藏」的風景;香港仔運動場附近的行人天橋,以「藍綠交織」為設計概念,將天橋配合附近的藍天與海,及綠意盎然的山巒﹐展現南區自然景觀的悠閒氣氛。

至於壁畫會否為保養構成挑戰?陳帆表示,路政署會選用合適材料,包括使用有保護作用的油漆及牆紙等,牆紙裝飾既可防水、防曬,亦易於張貼和移除,一般會應用於人流頻繁、車水馬龍的行車天橋、橋墩、行人天橋、行人隧道和燈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