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TVB播倉底劇《蘭花刼》 向ViuTV及奇妙「挑機」?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TVB將於晚上九點半黃金時段播出10年前製作的倉底劇《蘭花刼》,時光荏苒,連劇中演員陳自瑤也由少女變成了人妻。TVB竟將一套標清製作的陳年舊劇放在黃金時間播放,反映自亞視倒閉、新電視台又後勁不繼,大台更加有恃無恐,即使半力出擊仍遊刃有餘。TVB播《蘭花刼》的安排,正好是對新電視台未來發展以至生存的一大警號。

《蘭花劫》有幾舊?耐到陳自瑤未識老公王浩信囉....

挾一台獨大優勢 播舊劇也有慣性收視

其實TVB翻箱倒櫃找出「倉」海遺珠已非首次,先有《千謊百計》、《點指賊賊賊捉賊》、《牛郎織女》等,1986年劇集《薛剛反唐》更等足20年,於2006年後才作首播,但過往陳年倉底劇只會在午間、深夜等冷門時段,又或在收費頻道上架了事。故此,TVB高層杜之克表雖表示「我諗呢個(播放《蘭花刼》)真係一個好特別好特別好特別好特別的情況。」事實或許另有內情。

《蘭花刼》早於2007至2008年間在海外及無綫收費電視劇集台播出,一些劇迷已看畢該劇,潛在觀眾群無可避免地較首播劇集低。再者,它緊接着八點半時段的《不懂撒嬌的女人》後播放,後者是TVB首部4K全實景拍攝劇集,《蘭花刼》則為舊有的標清製作,這無異於讓觀眾體驗畫面質素「起渣」的倒退。

相信TVB高層事前已設想過以上問題,但最終仍作出這令人難以理解的決定,似乎只有一個原因:新的競爭者並不足懼,一台獨大的格局仍未有變,不論TVB是「環保地」舊劇重播,抑或是劇集質素的高低,TVB的慣性收視優勢都未被撼動。對觀眾,特別是喜歡劇迷而言,無論TVB播甚麼劇也好,總勝於「沒有電視汁撈飯」。

《蘭花劫》田蕊妮為過檔無綫得第一套作品,但要10年後的今日先出街。

新台勢孤力弱 有危亦有機

事實上,近年ViuTV、奇妙電視相繼開台,觀眾曾寄望他們為本地電視業帶來一番新氣象。但ViuTV開台已一年、奇妙電視更近乎無聲無色地開台,對於在香港紮根半個世紀的TVB,新興電視台的存在仍不足以為它構成壓力,更遑論於短期內與之匹敵。觀乎現時TVB毫無顧忌地播放倉底劇,可見即使科技發達,觀眾可隨時隨地於網上觀賞外國劇集,對於本地劇集仍有一定需求。

不過,新電視台並不將重點放在劇集制作,而是綜藝、清談、資訊節目之上,相信又是出於成本考量。例如內地公司投放於劇集製作的成本動輒以億元計,於場景、演員人數及特技上自然有優勢,強如本地龍頭電視台近年亦屢屢外購劇集如《武媚娘傳奇》、《射鵰英雄傳》,現階段實難以期望兩間新電視台「以本傷人」,但若仿傚TVB流水作業式製作低成本劇集,又似乎意義不大,故如何定位將是對它們的一大考驗。

也許出於這原因,ViuTV於2016年4月正式啟播至今,劇集產量始終不高,目前只播放過《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綠豆》與《三一如三》兩套自製劇集。雖然以劇論劇,《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綠豆》與《三一如三》的題材為愛情生活及實況處境劇,與大台劇集大同小異,但班底毫不遜色,製作亦見心思,本月底更會播出《詭探》,是近年少有的懸疑、恐怖劇目。但是,ViuTV始終不是以劇集為主打,未能吸納多年來將「睇電視」等同「睇劇」的電視觀眾,或因如此,其影響力及市場佔有率依然有限,根據母公司電訊盈科於2017年初公布的資料,ViuTV營運9個月錄得超過1.8億虧損,觀眾每周收看ViuTV節目的時間只有不足5小時。

至於奇妙電視開台至今不足一月,目前只有外購劇集,計劃入主的永升已表明,未來發展方向會以財經資訊節目為主,意味以劇集作主打的TVB,又少了一個對手。

十年前舊劇《蘭花劫》將會在月尾首次在無綫播出。(網上圖片)

轉台誘因仍未足 電視觀眾的無奈

當然,亦有一個說法是,與其跳進紅海和TVB鬥拍劇集,不如以藍海策略,製作更多新的節目類型、開拓新的觀眾群,而且相比劇集,實況娛樂、綜藝節目所需求成本較低,兩家新電視台在此領域上有一定發展空間。例如ViuTV在開台之初播放的《跟住矛盾去旅行》邀請價值觀對立的社會名人共同出遊,成功打響頭炮,於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2016年第二季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名列第二,可惜雷聲大雨點小,及後更無以為繼,不少觀眾更覺得ViuTV的節目來來去去不是飲食就是旅遊,或者是清談節目,日漸變得套路化、公式化,失去新鮮感自然難吸納觀眾「過檔」。

總括而言,《蘭花刼》的「出土」,代表本地電視業界一台獨大的局面在短期內仍難以打破,ViuTV及奇妙電視,對大台造成的威脅只是微乎其微。這亦反映出香港觀眾的無奈,就是對兩家新電視台期望甚殷,但又未有足夠誘因改變對大台的慣性收看習慣。新電視台可能要多加思考應對之策,才能在現時一台獨大的格局下,在香港電視業界站得更穩,逐步改善收視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