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蓄水池|揭百年建築走漏眼之謎 朱凱廸憂「活化」衍後遺症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深水埗主教山羅馬式蓄水池近日隨着工程曝光,估計有約百年歷史,曾是九龍供水系統的一部份。
如此重要亦宏大的歷史建築,在香港並不常見。港府及古蹟辦經常為本港建築評估歷史價值,但為何偏偏「忽視」了主教山蓄水池?前立法會議員朱凱廸今日(29日)就拆解當中的原因。

+6

翻查水務署向深水埗區議會匯報有關主教山工程的文件,該處被稱為「深水埗食水減壓缸」,佔地約4,300平方米,直徑約47米,深約7米,建於1930年之前,但早已經停止使用。從附屬地圖所見,「減壓缸」是一個圓形地底建築,清拆後會回填泥土,連同附近地區變成一片約5,000平方米的平地。

皇后碼頭事件後政府清查古蹟 惟不包括地底建築

2006至2007年,政府清拆皇后碼頭事件,朱凱廸是保衛碼頭的一份子。他在facebook表示,其實當年事件之後,政府做了一次全港調查,將所有有條件評為古蹟的建築物都列了出來。

既然做了調查,為何今次主教山又「走漏眼」?朱凱廸指出,原來當年的調查整理出1,444建築,但不知為何沒有涵蓋地底建築,因此主教山蓄水池並沒有在調查之列,也沒有列入古蹟清單之中。

+2

無列入古蹟清單 因此工程前無再做評估

由於蓄水池沒有列入清單,朱凱廸表示,政府在工程之前不會做「文物影響評估」,因此沒有在深水埗區議會上提及具有歷史價值。此外,由於拆卸工程開支少於3,000萬元,立法會財委會不須要立項審議,變相亦少了一個發現問題的機會。

非重大發展計劃亦不涉私人土地 料保留機會大

民協楊彧、何啟明等一眾深水埗區議員昨日爆出主教山蓄水池的相片,外界反應熱烈,泛民及建制人士均促請政府保留古蹟。朱凱廸指由於當地沒有發展計劃,又不涉及私人物業,預計可以保留的機會很大。

不過,朱凱廸提醒,近年社會很流行將古蹟「活化」,但如果政府為了有政績而斥巨資「活化」,周邊就無可避免受影響,有可能干預、破壞主教山獨特的平民社區設施,例如土炮的健身單雙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