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硤尾主教山長期病患者復康樂土 街坊冀政府「隻眼開隻眼閉」

撰文:鄧栢良
出版:更新:

石硤尾主教山上的民間健身樂園早已吸引到大批街坊,每天大清早就有三、四十名晨運客腳踏300多級樓梯登頂。每朝街坊一邊運動,一邊說笑,已成為居民的晨早公共空間。
晨運客中有不少係長期病康復者,他們樂見區內有一個設有完善健身器材的民間晨運樂園。他們眼中,這裡是一片復康樂土,故期望政府保留。

蘇志強指沙士康復後開始做運動,減了一個大肚腩。 (鄧柏良攝)
如果政府是擔心安全問題,那麼可以改善設施,不必清拆。
晨運客鄭先生

街坊「大口」工傷後上山「治療」

鄭先生居於深水十多年,街坊稱呼他「大口」,他聽過主教山上有個晨運樂園,然而多年來未曾親身上過山。直至去年他工傷後,在家休養一段日子,閒著沒事幹,忽然想到街坊經常談論的主教山,於是才即興「行山」,發現這片樂土。這裡原來有個小社群、又有齊全的健身設施,自此就愛上這個晨運熱點,「每逢假期都會上來做健身」,這個習慣至今已維持一年多。鄭生患有肩周炎,從前提起手也有困難,但一年間勤力做健身,情況竟然有改善,「現時舉手都沒問題」,說時即席舉手示範。

鄭生聽到水務署有意收回這片小天地的消息後,大惑不解,「如果水務署收回去有特別用途,我們無話可說」,但這土地已荒廢多年,只以鐵絲網圍著養草,倒不如「隻眼開隻眼閉」,讓街坊繼續在這裏晨運。「如果政府是擔心安全問題,那麼可以改善設施,不必清拆」。

晨運之友打氣 成抗癌精神支柱

曾與癌魔搏鬥兩年的王女士更視主教山配水庫上這一片小草地為人間樂園,而山上一起跳舞的姊妹團亦一直支持著她繼續打抗癌戰。她希望水務署網開一面,留這一片小園地予街坊晨運,「留俾街坊用咪幾好,百利而無一害,梁振英來到我都會咁同佢講」。

多年前王女士一直只顧工作,工餘時間不是留在家中,就是上深圳揼骨按摩,她自言以往從不做運動。但早兩年被診斷患上癌症後,才驚覺鬼門關原來只是咫呎之遙。「當時整個人不知可以做什麼,在公立醫院輪候化驗的二十天,整天到晚晚疑神疑鬼」,證實患癌後更情緒低落,差點有抑鬱病。後來王女士除了接受醫生治療外,更積極上網尋找保持健康的方法,「容易患病的原因不外乎兩個:缺乏運動、情緒不好」。

如今王女士每朝送7歲兒子上學後,幾乎都會上到主教山與一眾姊妹跳舞、做健身,出一身汗,她自覺身體強壯不少,亦常與街坊交流健康之道,「一班人說說笑,一起做運動特別開心」。她自言現時開朗不少。「現在勤力點,保持健康,是為了可以見證兒子長大啊」,王女士笑得燦爛。

健身器材成街坊做運動誘因

蘇志強指,這裏這群晨運客中,其實許多都是長期病康復者,「我自己都是沙士康復者,知道康復者需要什麼」。蘇指,香港醫療對康復者的支援不足,「其實物理治療也是這些器材,但不可能次次等到治療才做」。主教山上,有15個蘇志強親手製造的健身器材,蘇志強表示,見證街坊一日比一日健康也非常安慰。

「當初也本著助己助人的心態造器材,想不到現在不少街坊都因健身器材而變得更有動力做運動」。而整個主教山晨運樂園更以那台「碌身機」最受歡迎,街坊都爭著使用。 蘇生自言這台「碌身機」是韓國旅行時見到而靈機一觸設計的,想不到街坊如此喜歡,是他得意之作。政府常呼籲市民勤做運動,蘇志強是這個小社區街坊喜歡運動,也需要這片土地和健身器材,期望政府能考慮市民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