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退化定冇記性】太極師傅患認知障礙 街坊:師傅好似唔睬人

撰文:謝慧心
出版:更新:

丁伯是他住那條屋邨的「地膽」,住了幾十年,街坊全都認識,加上在邨內教太極操,人人見他都會喊句「丁師傅」。只是,近年街坊見到這樣的他都感到異樣,以為他有點冷漠,對人不瞅不睬似的。
相伴大半生,太太怎會看不出丈夫的異樣?街坊問她有沒有帶師傅去看醫生,「有呀,我同佢睇緊醫生。」家庭醫生估計,丁伯伯患上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都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
這三年來,他們一邊輪候公立醫院的專科,一邊透過社區服務轉介到認知障礙症中心接受訓練。你猜今天的丁師傅,變成什麼模樣?

初見丁師傅,或會想起日本老牌演員橋爪功,就是那個時常在日本的家庭主題電影,飾演有時嚴肅有時「輪盡」的老爺爺那位搞笑伯伯。我們訪談的地點是一間在新田圍邨的認知障礙症訓練中心「延智會所」,丁師傅到那裡「玩」了兩年,看來很開心似的:

「你嚟呢度做乜?」
「玩電腦呀、打麻雀、遊戲呀、接字咁(即接龍遊戲)。」
「覺得點呀?」
「而家梗係好啲,呢度有嘢玩,大家溝通,多啲人講嘢。」
「哦……咁講乜嘢呢?」
「都冇咩所謂講咩嘅,順口而講囉,你講咩,我就答你咩。」
「咁有乜好?」
「幫助個腦囉。個腦而家,你講嘢我都可以駁返你轉頭。」

丁師傅(右)三年前診斷患上認知障礙症,其時已經85歲,透過訓練活動,這幾年穩住了病情。(高仲明攝)

在平台惆悵歸家路
 
人人都叫88歲的丁伯做「師傅」,皆因他在屋邨教太極,幾十年老街坊,大家最愛跟這位精叻老伯學健康操。只是三年多前,師傅在家中起床時跌倒之後,日子再不一樣。
 
「幾十歲點都會冇記性,但佢好似變咗另一個人,坐喺度戇居居,好似唔知點咁。」丁婆婆與伯伯相伴多年,最清楚這些難以言述的變化。丁師傅自己的形容就是「講嘢有時會唔知講咗咩。」有次,婆婆悄悄尾隨伯伯到花園平台觀察他,「佢平時好鐘意去嗰度同人傾偈。」平台有四個出口,伯伯走在中間,望這邊望那邊,好惆悵,原來是認不得回家的出口。「後來他見到住同一座的街坊便跟尾,當堂面口寛容晒,因為知道跟住佢,就會去到自己嗰座。」
 
「我怕佢蕩失,都有同街坊講,如果見他呆呆在街上,唔該帶返佢落樓下。」雖然丁師傅生活如常,但相熟的街坊都看得出異樣,問丁太:「咦,師傅好似唔睬人喎,你有冇發覺?」丁太:「有呀,我同佢睇緊醫生。」家庭醫生初步檢查後,懷疑丁師傅患上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他叫我們盡快去醫院登記,要等幾年都要排。」醫生開藥給他,但失眠、頭痛、心翳等副作用嚇怕了伯伯。無計可施的婆婆便到老人中心找社工商量,最後轉介到鄰邨一間專門訓練早期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中心,一邊接受評估,一邊輪候公院的專科治療。兩個月前,醫院老人科的排期終於望到終點,「排了三年先輪到」,丁太笑說。

我怕佢蕩失,都有同街坊講,如果見他呆呆在街上,唔該帶返佢落樓下。
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屬 丁太

治療排期三年 先在社區訓練
 
等候的日子,師傅就在中心參加活動、做訓練。那間由基督教信義會開辦,支援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訓練中心叫「延智會所」,若理解為延緩失智或者延伸尚有的智力,也許都沒錯。畢竟,認知障礙症是個漫長而且無從逆轉的疾病,「延」是理想對策。師傅每星期來中心兩次訓練,有小組活動、畫畫寫字、電腦遊戲等等。據說初來時他表現冷淡,今天卻會笑笑口答問題和介紹他在屋邨的自家「格仔田」種了艾草,沖羅漢果特別好飲。
 
讓丁師傅「破冰」的,是他知道在中心一齊玩的,都是「腦」朋友。香港基督教信義會延智會所中心主任胡詠賢說:「近年在社區的長者中心都見到幾多冇記性的老友記。明明下午才上堂,上午便來了,甚至直情忘記過來;買(社區飯堂)飯飛又會重複。」認知障礙症病情分多個階段,這類早期個案,醫學界稱為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簡稱MCI),少許「冇記性」,但尚可應付日常生活。雖說病向淺中醫,但她指,現時長期護理服務的政策是按身體衰退程度來分派,這類早期個案未必合資格使用日間護理中心;社區一些訓練元素較重的活動中心,填補此需要。

專門提供輕度至中度認知障礙症訓練的「延智會所」,將推出自行設計的練習簿,給家屬與患者在家中操練腦筋。(高仲明攝)

什麼是MCI?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博士指出,認知障礙症(Dementia)泛指不同程度與種類的認知功能下降,除了影響記憶力,也影響處理程序步驟(如廚房煮食)、方向感(如認路)甚或情緒等,長遠生活自理能力會受影響。病情演變有不同階段,近20年醫學界提出輕度認知障礙症(MCI)的概念,這階段的早期患者,腦筋和記性較普通人退化較快,可能有失約、忘記服藥等小問題,尚未嚴重影響健康與生活,若能在此階段已接受訓練與治療,可延緩病情。
研究指,失憶型的MCI,每年有15%機會演變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MCI可說是前期的阿茲海默症。若及早發現,有望透過生活習慣改變,減慢腦退化速度。

職業治療師伍子瑛發現,家屬之間對認知障礙症患者有否「唔妥」,往往意見有分歧,接受正式的評估才是對策。(高仲明攝)

延智會所職業治療師伍子瑛指,早期認知障礙症的徵狀有時較為含糊,家庭成員之間有時會持不同意見,有些會以為「年紀大冇咩嘢」,也有敏銳的家人會覺得「唔係喎,真係好似有啲嘢」。認知障礙症雖然未能根治,但若能在病情初期及早展開訓練,有延緩腦退化的作用,所以同樣需要「分秒必爭」。
 
公營醫療排期長,患者可能錯失「及早評估、立即訓練」的黃金期。社區的早期評估服務,可讓患者盡快獲得初步評估,包括有否患上認知障礙症與病情的嚴重程度。伍子瑛指出,要做到早期評估,很需要敏感度高的評估工具。丁伯伯亦是經過「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判斷為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

香港基督教信義會延智會所中心主任胡詠賢指,即使有病,患者仍有其強項與能力,找得到因應能力來調節生活模式,認知障礙症患者仍可在社區生活。(高仲明攝)

及早治療能減緩病情
 
雖然認知障礙是個漫長的疾病,但要減慢腦退化的進程亦要與時間競賽。「家人早些知道病情、早些見醫生、到中心訓練,避免在家沒刺激。」伍子瑛說的「刺激」是指所有用腦的機會,「練腦」不囿限於參加活動,也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許多家庭會為長者聘請傭人照顧,本來體貼的安排,卻讓本來還會煮飯洗衫的長者,突然什麼都不用做,反而令衰退更快,「不要不讓他們做家務。」
 
這些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觀念,愈早接觸到服務,家屬與長者愈早有機會了解,用對的方法照顧。如何在社區檢測認知障礙症?詳見另文:【腦退化定冇記性】輪候公院路遙遙 中大推五分鐘電話腦退化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