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母嬰之家」變亂葬崗 800童屍交疊逾半世紀後將重新安葬

撰文:陳博悟
出版:更新:

愛爾蘭西部城鎮蒂厄姆(Tuam)一處前天主教會「母嬰之家」內,一個沒有標記的墳墓下,埋藏着近800具遭棄置的嬰幼兒屍體。都柏林政府周二(23日)宣布,批准挖掘工作並重新安葬,使他們在交疊逾半世紀後得以安息。
為何母嬰之家內有數百童屍?這些可憐的孩子大多由未婚婦女誕下,出生後卻被迫與母親分離,不少人遭受虐待,甚或死於麻疹、腸胃炎等疾病。

愛爾蘭兒童及青少年事務部長扎波內(Katherine Zappone)表示,會查找和發掘所有稚童的遺骸。她又保證,所有被埋在該處的兒童會獲得一個有尊嚴和受尊重的安葬。

早在1970年代就有人在「邦塞庫爾母嬰之家」(Bon Secours Mother and Baby Home)舊址的地下室內發現一批骨頭,據報當年的居民以為這些骨頭的主人是屬於19世紀愛爾蘭大饑荒的死者。

本地學者科利斯(Catherine Corless)在2014年追查796名母嬰之家兒童的死亡證,僅2人有埋葬記錄。她次年聯同當局成立「母嬰之家委員會」調查事件,發現數十個疑用作化糞池的地下室中有「大量」人類遺骸,而且是屬於35周胎兒至3歲的小孩。

愛爾蘭「母嬰之家」變亂葬崗:愛爾城市蒂厄姆的「邦塞庫爾母嬰之家」舊址中,有個無標記的墳墓,埋藏近800名嬰幼兒的屍體。(視覺中國)
愛爾蘭「母嬰之家」變亂葬崗:愛爾城市蒂厄姆的「邦塞庫爾母嬰之家」舊址中,有個無標記的墳墓,埋藏近800名嬰幼兒的屍體。(視覺中國)

報道指,「母嬰之家」孤兒院由天主教修女團體「邦塞庫爾姊妹」(Bon Secours Sisters)創立,專門接收未婚懷孕者前來產子,而出生的孩子會被迫與母親分離。孤兒院的營運時間由1925年至1961年左右,於1970年代荒廢。據孩子的親戚指,由於孩子們是未婚而誕下,他們會在院內遭到虐待。

路透社報道指,在這些天主教教會營運的機構中,其嬰兒死亡率遠高於同時期的愛爾蘭社會。他們大多死於麻疹、腸胃炎、肺結核和肺炎。

愛爾蘭「母嬰之家」變亂葬崗:蒂厄姆「母嬰之家」的倖存者奧伯恩(Sheila O'Byrne)出席紀念活動時眼泛淚光。(視覺中國)

愛爾蘭是傳統天主教國家,1979年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到訪一度萬人空巷。惟近年相繼有神職人員性侵事件曝光令人們失去信心,當地5月又舉行公投推翻墮胎禁令,這都反映宗教力量在愛爾蘭正在褪色。

對於「母嬰之家」一事,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8月出訪愛爾蘭期間向當局交上信件,指會呼籲持續援助該處的行動。扎波內表示,現時尚未收到梵蒂岡方面的回應,但「邦塞庫爾姊妹」就主動提出自願捐款250萬歐元(約2232萬港元),來協助估計花費600萬至1300萬歐元(約5357萬至1.16億港元)的挖掘工作。

扎波內指出,當局正展開更大規模的「母嬰之家」調查,估計牽涉數十萬未婚懷孕婦女,呼籲愛爾蘭要有「迎接真相」的準備。

愛爾蘭「母嬰之家」變亂葬崗:有愛爾蘭居民10月出席紀念活動期間,手持紙皮造的小型棺木,象徵一名死去的嬰幼兒。(視覺中國)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