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畫中人不是吶喊也不是尖叫 大英博物館解開掩面原因

撰文:吳嘉善
出版:更新:

挪威畫家蒙克(Edvard Munch)的作品《吶喊》(Skrik,又譯《尖叫》)舉世聞名,畫中人表情驚恐,雙手托面及張大嘴巴,似乎是在尖叫。不過大英博物館的專家最近解釋,畫中人其實是聽到大自然的尖叫,所以不安地捂着耳朵。

大英博物館將在4月11日至7月21日舉辦英國45年來最大的蒙克畫展,其中一幅展品是黑白版本的《吶喊》,為現存4個版本之一。策展人巴特拉姆(Giulia Bartrum)表示,蒙克在這幅版畫的右下角寫着:「我感受到整個大自然在高聲尖叫」,可見畫中人是聽到尖叫所以掩耳,而非自己在尖叫。

蒙克1892年某天在挪威奧斯陸(Oslo)散步時,看到眼前天空變成血紅色,那一刻令他突然非常焦慮,卻也從中得到創作《吶喊》的靈感。巴特拉姆說:「蒙克試着捕捉一種情緒或一個時刻」,她又認為畫中人感受到山脈的力量,但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心理作用。

蒙克在這幅版畫的右下角寫着:「我感受到整個大自然在高聲尖叫」,可見畫中人是聽到尖叫所以掩耳,而非自己在尖叫。(視覺中國)

▼▼蒙克更多出色作品 點擊圖片欣賞▼▼

+1

奧斯陸蒙克博物館(Munch Museum)館長亨里克森(Stein Olav Henrichsen)同意巴特拉姆的看法,但是他說不介意外界用其他角度詮釋畫作:「在冷戰時期,《時代》(Time)雜誌曾將《吶喊》放在封面,暗示他們對時局及原子彈的看法。」他續指:「我們也有聽聞,英國人最近用這幅畫表達他們對脫歐的感覺,大家可以用各種方式解讀和欣賞藝術。」

(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