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星空不應磋跎歲月 仿韓日台建「暗空公園」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夜空的消失不僅影響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光污染也會危害生態和人類健康,因此,「星空保育」也是值得關注的課題。近年,韓國、日本和台灣先後設立了「暗空公園」,劃出指定區域讓民眾可享黑夜與星空。在光害嚴重的香港,除了像無牙老虎般的自願性《戶外燈光約章》以外,我們又可否參考這類做法?

星空保育在香港只屬於起步階段,香港大學物理系首席講師潘振聲博士指出,這個概念其實已經有十多年,由2000年代何志平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時,天文學界已經與他商討,並在2010年於西貢設立天文公園,由太空館負責管理。他透露:「當時的如意算盤是希望日後能做到更多,甚至看能否設立星空保育區,但現在好像停頓了下來。」

潘振聲認為現時是合適時機讓社會討論星空保育議題,他指出:「事實上,這個概念在我們周邊都有進展,韓國、日本、台灣都設有星空保育區。」當地人民都體會到,星空原來能夠作為旅遊景點。他認為,香港同樣在思考如何改革旅遊業,相信星空保育或許是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發展方向。

合歡山素來是當地著名的觀星勝地。(國際暗空協會)

不過,這個目標絕不簡單。去年,台灣合歡山成為當地第一個國際認證的「暗空公園」。國際黑暗天空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簡稱IDA)執行主任Ruskin K. Hartley指出,合歡山暗空公園的認證是「當地民間社區與政府實體合作的典範」。事實上,為了減少光害,各社區都需要改善燈光設施,避免光源朝上空照射,還要減少不必要的照明。自公園成立以來,許多遊客都能輕易拍到美麗的夜空,欣賞壯麗的星河。

別具意義的認證過程

在台灣南投縣政府、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和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等多方的努力下,合歡山暗空公園於去年7月終獲國際暗空協會認證,成為繼韓國英陽郡螢火蟲生態公園(2015年)及日本沖繩石垣國家公園(2018年)後,亞洲地區第三個獲官方認可的星空保護區。

海拔2,756米的合歡山是天文愛好者常去的觀星好地方,入夜後伸手不見五指,具有一定優勢,而且一年四季都適合觀星。但在成功認證之前的一年,台灣天文學界需要每月監測星空品質和夜空亮度,及後又與當地政府、公園管理方和旅遊業界等共同簽署《合歡山暗空公園管理公約》,規定於特定時間內關閉非必要燈光,減少光害。

另一方面,他們為沿途的路燈加裝燈罩,又要求當地民宿業、中小學生學習基本天文課程,民宿還需要於十年限期內分階段改善燈光設備。整個暗空公園的環境改造計劃,共花費2,800萬元新台幣(約720萬港元),包括打造天文觀星平台、行人路、停車場、無障礙設施及暗空地標,並改善燈光設備,以減少光害。

為配合暗空公園的認證,該區將納入法規管制,包括禁設停車場路燈、停車後關掉車燈、車輛禁用遠光燈、禁止使用強光手電筒、任何手提式光源禁止照射天空等,將公園打造成能賞星光銀河的地方。

美麗的夜空還可以成為旅遊業的吸引力之一。(Getty Images)

有趣的是,暗空公園認證並不是要求做到零光污染,或杳無人煙的地方。協會選擇經常有人造訪或有人居住的地方,在地區人士溝通協商後共同努力改善光害問題,符合一定的低光害標準,才會給予認證,這可說是相當具意義的過程。

協會提出一些減少光害的建議,當中包括:只在需要的時候照明、只在需要的地方照明、不應超過必要的亮度、將藍光照射減到最低、指向下方的完整遮罩。

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Tucson)的國際暗空協會屬國際性非牟利組織,致力減低各國的光害問題,其影響力遍及全球。協會的宗旨在於保護夜間天空環境,避免人造光源影響。除了以保護星空為目標,更希望能讓公眾認識光害及自然生態等相關問題。目前,全球提出申請而獲認證的暗空公園、暗空保護區與暗空社區等項目,總數已經超過 一百個。

潘振聲(左)認為香港要設立暗空公園需要公私型合作方能成事。(受訪者提供)

曾為協會提供專業意見的潘振聲認為,建立暗空公園需要政府和民間的積極配合。他以西貢郊野公園為例,香港的郊野公園有不少私人住宅,沿路的公共和私人燈光都需要控制,跟從相關指引。他相信在香港要實現星空保育區是可行的,但必須公私配合。

國際暗空協會香港區代表兼天文導師薛俊朗則認為,保育夜空主要有兩個層面,包括可持續性和科學方面,如「熄燈一小時」活動是一個很好的保育例子,以美國為例,可以減少三成戶外燈光,相當於2,100萬公噸碳排放。星空保育也可從個人生活習慣着手,減少光源浪費。公共環境如街燈,也可以透過加裝專用遮光罩來減少光滋擾。

至於星空保育區,薛俊朗認為措施各有利弊。他指出:「好處是有法例保護,提供一處好地方給天文愛好者前往。但壞處是這樣做會令更多人想到訪,令空間變得密集。由於未必所有人都認識觀星禮儀,或會加劇光污染。」

香港的燈光很多時被浪費在不必要的地方,如徹夜亮起的招牌光管。(資料圖片)

雖然本港的確有地方適合作暗空公園,如西貢東面和大嶼山南面的夜空相對較暗,但從台灣的經驗可見,相關的籌備工作一點也不簡單,香港若想實行,相信需要一番努力方能成事。

台灣的經驗亦告訴我們,控制光源其實大有可為。在香港,只要我們檢視四周的燈光設備,不難發現浪費的情況。例如沒有燈罩的燈會令光線四散,甚至照向天空,一般的燈只需向下方照射便可,照向天上的光形成光害;旺角、銅鑼灣等地區的大型招牌、外牆燈光徹夜亮起;有些地方的燈柱密度太高,光線超出所需;不少公園和住宅屋苑的燈光都只是作裝飾用途。

再美麗的燈火,哪裏及得上夜空星星璀璨呢?說到底,星空保育並非不着邊際,也非遙不可及。每個人在不需要時關上電燈,這簡單「一小步」就已經為星空保育踏出了「一大步」。

上文節錄自第20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2日)《保育星空夜觀銀河 韓日台建暗空公園》。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