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人終成眷屬 印度婚戀網助衝破「盲婚啞嫁」?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今天是大年初三兼情人節,也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好日子。然而,自由戀愛其實並非絕對。一直以來,印度人將婚姻視為社會地位和經濟安全的保障,印度父母會一手替子女包辦婚姻,如在自己的社交圈子,或藉當地媒人幫助,揀選相同種姓、相配背景的理想結婚對象,以至今天依然有95%千禧世代按照這個習俗。
近年,隨着婚戀網站和以結婚為目標的交友程式大行其道,如今,印度出現越來越多「半包辦」婚姻,網絡變身媒人,或有助年青人擺脫由父母完全掌控婚事的固有局面,難保他朝有日印度人會完全奉行自由戀愛,有情人终成眷属?

33歲的Garima Pant六年前結婚正是這樣的例子,其父親在婚戀配對網站找到一個對象,但她卻私下偷偷聯絡男方並開始秘密交往,到決定結婚才向雙方家長坦白,由於兩家人並非同一種姓原本禁止通婚,惟眼見二人真心相愛,最終才勉強祝福這頭婚事。

26歲的律師Mira(化名)居住在首都新德里,她對傳統婚姻不感興趣,也多番拒絕父親提議的結婚對象。她批評以往父母逐家逐戶拜訪潛在親家,向別人展示子女個人資料的做法,有「物化子女」之嫌,她說:「感覺像隻牛一樣,可以說是去人格化了,我甚至不認為這些家庭有意識到這一點。」

年青印度人對傳統婚姻觀逐漸起變化,圖為印度一場婚禮的場面。(Getty)

同樣在新德里的Ananya現年26歲,她從家鄉拉賈斯坦邦的齋浦爾(Jaipur)搬到首都,在當地一間藝術活動管理公司工作。原本父親為她找到一頭親事,但條件是她要待在家中,或者幫忙家族生意。由於她本身有良好事業發展,故她本人和父親也認為沒有必要急於結婚。

上述的例子反映印度已踏入適婚年齡的年輕一輩,在婚事上有更大的自主權,除了可以對父母提議的結婚對象說不,部份人甚至可以自行決定「不婚」,這無疑對印度傳統婚姻觀帶來不少衝擊。

自由戀愛目前在印度仍屬少數,約佔5%。(Getty)

另外,根據國際人口科學研究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Population Sciences)的一項調查發現,儘管自由戀愛目前仍然只佔全部婚姻的5%,但非由父母完全話的「半包辦」婚姻在印度婚姻中的比例估計已增長至25%,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趨勢。

婚戀網「介入」印度傳統婚姻?

印度的包辦婚姻是多個世紀以前,高種姓族群為保障自身的社會地位和金錢財富衍生出來,其後逐漸被其他種姓族群所採用,成為甚具「印度特色」的婚姻觀念。

隨着近年越來越多農村家庭搬到城市生活,以鄉村為基礎的親戚網絡正在逐漸瓦解,高學歷女性往往在昔日的圈子內找不到匹配的男性。在這樣的壓力下,印度父母唯有擴大搜索範圍,以結婚為目的的交友網站或婚戀網站也因此應運而生。

婚姻交友APP近年在印度十分普及。(Shaadi.com)

印度目前有1500多個婚戀交友網站和程式,可以讓父母在全國範圍為子女搜尋理想對象,同時仍舊遵循國內對種姓和宗教等限制。根據Statisa.com,印度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約會應用收入市場,到2020年,印度的收入為3.23億美元(約25.04億港元)。

婚戀網站BharatMatrimony.com表示,公司每月幫助近五萬印度人找尋結婚對象。網站創辦人兼行政總裁MurugavelJanakiraman指出,2020年82%的男性個人資料不是由父母發布,而是想要找伴侶的男士自行發布的。這個比例在五年前是60%,女性如今則有56%自己發布,較五年前的30%高。他說:

20年前父母為子女選擇配偶,如今父母大多只是配角,完全由一對新人主導。
不少伴侶透過婚姻APP作半包辦婚姻,擺脫以往由父母全權掌控的情況。(Shaadi.com)

印度最大的婚戀網站Shaadi.com的行政總裁Gourav Rakshit則說,單身男女越來越多地參與尋找結婚對象的過程,婚戀網站的推薦潛在伴侶的方法也隨之改變。他指出:「我們發現了一些顯著的變化,人們現在使用匹配性因素搜尋,而不是過去那些諸如財富和種姓等限制性條件。」這是因為許多年輕人感覺以種姓和膚色作揀偶條件帶有歧視性。

「盲婚啞嫁」不會輕易改變 更值得關注

如今,半包辦成為趨勢,但正如新德里精神病學家和治療師Sanjay Chugh表示,年輕印度人正在利用包辦婚姻制度來結識潛在對象,而且他們在結婚前花更多的時間了解對方。但他重申:

包辦婚姻在這裏是個系統,它並不會很快消失。現在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只是讓潛在新人知識彼此,多見幾次面,才步入婚姻。
印度傳統以來奉行「盲婚啞嫁」,但交友及婚戀網站逐漸打破形式。(Getty)

雖然,越來越多的年輕印度人勇於在婚事上向父親說不,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一群,甚至兄弟姐妹也有份參與。當地人權份子樂見這種進步,認為這反映了全球女性地位的日漸提高,他們希望能擴展至貧窮的農村家庭。他們指出,每年約有800萬名新娘嫁給父親安排的男人,許多還只是十多歲的少女,她們直到結婚當天才初次見到新郎。如果她們拒絕,可能會遭受暴力對待,甚或因而喪命。

2014年11月,新德里一名21歲的女大學生因違背父母意願結婚而被父母勒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印度兒童保護機構負責人Joachim Theis表示,印度童養媳佔全球的三分一,當中很多死亡事件與男方家庭索要嫁妝引發的糾紛有關,他說:「婚姻是印度女孩唯一最大的風險,她們輟學並失去自由,受丈夫和奶奶控制,失去社會聯繫,死亡率更高,遭受性暴力的可能性更是未婚少女的10倍。」

婚姻對不少印度女性而言是個風險,有機會遭受暴力對待,甚或喪命。(Getty)

這或許某程度反映了,相比於自由戀愛還是盲婚啞嫁這個步入婚姻前的步驟,婚姻後的生活同樣是印度婚姻文化中更值得關注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