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京奧運・三│「奧運經濟」成泡影 埋單損失恐達數百億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2013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俄羅斯G20峰會結束後,立刻啟程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奧委會(IOC)將在當地投票,決定2020 年奧運的舉辦城市誰屬。安倍出發前對記者說:「要把日本的熱情傳達給國際奧委會,令東京贏得主辦權。」
最終,東京成功擊敗土耳其伊斯坦堡及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奪得奧運主辦權。當時日本方面估算,若成功舉辦今次奧運會,將為國家帶來2.96萬億日圓(約2,075億港元)的經濟效益,人們期待主辦這次奧運會能成為促進日本經濟成長的安倍經濟學「三支箭」之後的「第四支箭」。如今,日本苦苦困於嚴峻的新冠疫情之中,甚至無法開放海外觀眾入境,是否意味這第四支箭注定落空?
本篇為《Don’t京奧運》專題報道之第三篇。

安倍晉三在2012 年底再度執政時,不久便發表施政演說,表示要射出「三支箭」作為安倍經濟學的政策。第一是寬鬆的貨幣政策,第二是大規模的財政刺激,第三則為包括《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及放寬管制等一籃子戰略,以帶動疲憊不堪的經濟重生。

回顧安倍在任的過去八年,一系列的貨幣政策推動日圓貶值,令日本出口商受益。日經平均指數由安倍上任時的8,000點低位,到2018年後都在20,000點以上徘徊。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成效不算理想。(Reuters)

安倍經濟學的效果不算理想,也沒有為實體經濟帶來強而有力的支持。不過,相關措施為本已一潭死水的金融市場帶來浴火重生的機會。阻止日圓升值令一眾大企業大受裨益,如豐田、Sony等巨企的盈收紛紛創下新高。

安倍原本期望於十年內將平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提高至3% 的美夢同樣落空,過去十年日本GDP 增長萎靡不振。作為第三支箭重要一環的TPP,亦因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而進退失據。至於安倍在2015 年推出「新三支箭」:「誕生出新希望的強力經濟」、「編織夢想的生育支援計劃」、「與安心相伴的社會保障」,謀求從日本經濟結構着手。當中的具體政策如推動婦女進入職場、改革移民政策等,也成為國家未來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對保守主義盛行的日本來說,要推動上述改革並非易事。

日本政府本想藉東京奧運讓全年觀光人數突破5,000 萬,惟疫情令希望徹底落空。(新華社)

冀複製「奧林匹克景氣」

東奧為什麼是安倍經濟學重要的第四支箭?這或許要重溫日本對上一次主辦奧運的歷史。1964 年,日本首次舉辦奧運會,以此作為國家富強的標誌,並營造重返國際社會的良機。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成功把握奧運的契機,迎來經濟復蘇,經濟學家後來稱之為「奧林匹克景氣」(オリンピック景気)。當年,日本進行了「列島改造計劃」,東京地鐵、東南新幹線都是在那時建成,並且在奧運開幕前正式通車。自此,日本正式駛入經濟快速發展的軌道,並進入「黃金十年」,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更於1973 年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當屆奧運會也成為日本最佳的宣傳舞台,將國家品牌推向全球。此前,日本製造其實一直主打「廉價」,品牌的國際知名度非常低。但藉着該次奧運,日本透過自身的文化來包裝商品,創造附加價值,開創能夠和歐美品牌競爭的道路。如今無人不識的日本品牌如Panasonic、Sony、Seiko 等都是在這個體壇大舞台上為人認識,走出國際,奠定日本科技王國的地位。

2013 年日本獲悉成功取得2020 年奧運主辦權,成為亞洲首個第二次主辦奧運的都市,當時舉國歡騰。(Getty)

安倍很希望透過舉辦今次東奧,複製五十六年前的奇蹟,並借奧運東風配合其三支箭的經濟政策來振興國內經濟。奧運經濟雖然包含了一定的成本開支,但投資回報也不少,包括國際贊助的資金、全球轉播權收入、龐大的遊客消費、帶動本地消費等。此外,賽事期間全球對主辦城市的高度關注亦有望轉化成國家未來的潛在旅遊收入。

「科技大國」、「觀光立國」皆落空

若1964年的東奧是國家「經濟成長」的重要里程碑,那麼今屆東奧則會是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有機會再次奠定「科技大國」的地位。日本政府原希望在這次奧運導入大量科技,如人工智能(AI)、機械人、環保氫能巴士等,透過各式各樣的創新應用,展示日本品牌大軍的轉型成績及日本「未來」。

安倍原本希望在今次奧運令觀光人數一舉突破5,000 萬。(Getty)

這屆東奧亦與安倍的「觀光立國」政策不無關係。日本過去一直很依賴佔六成的國內遊市場,許多地方甚至不接待海外觀光客。隨着國內經濟不景、消費減弱和人口減少,安倍希望透過吸引外國觀光客來解決問題。如今,日本是世界上第五大觀光國,觀光人口超過3,000 萬人,安倍政府本想透過這一次奧運,讓2020 年觀光人數一舉突破5,000 萬。只可惜,如今疫情令希望徹底落空,連本屆奧運都不會接待海外旅客。

有財經專家認為,這屆奧運很難再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首先是東奧的成本開支,由原先約75億美元(約582億港元)大幅上升至去年的最新預算154億美元(約1,196億港元),大增約105%。部份源於新冠疫情因素,據報賽會需至少花9億美元(約70億港元)推行防疫措施,還未計因延期而衍生的額外支出。

奧運場館維修保養的問題令主辦國大傷腦筋。(Getty)

另外,英國牛津大學去年的一項研究也顯示,1960 年以來每屆奧運都出現超支情況,平均超支多達172%。開支急劇增加、收回成本的能力,以至潛在的政治反彈,都令奧運經濟的效益近年備受質疑,近屆少了城市爭辦這項體壇盛事,某程度上也反映申辦奧運的經濟魅力減退。

額外開支驚人 恐進一步拖累經濟

研究奧運經濟的美國運動經濟學家Victor Matheson 認為,東奧的財務狀況或許是一場「噩夢」。在新冠疫情前,Matheson 已不看好東京奧運的經濟效益。「如今更需要為防疫作大規模的準備和安排,這些成本將顯著增加。」

有奧運經濟學者,不看好今屆奧運經濟所發揮的作用。(Getty)

而且奧運會延期同樣會加劇開支。他指出,賽後拆除體育場館的計劃不得不推遲,這些都會造成連鎖反應。其中,位於東京中央區的選手村原定在奧運結束後改建成住宅公寓,共計5,000多戶房屋,但現因奧運會延期打亂了交樓日子,已繳付首期的買家不得不延遲搬入,並向當局索賠。Matheson於6月估計,東奧將面臨50億美元(約388億港元)的損失,包括30億美元(約233億港元)用於防疫措施、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門票銷售損失,以及10 億美元的餐飲、交通和購物消費的經濟損失。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東奧已如箭在弦。東奧若能成功舉辦的話,至少也能確保一定的收入,因為每屆奧運至少有逾半收益來自賽事的贊助商和各國的電視轉播權,門票收入僅佔一成五,順利舉行的話,日本將不至於「蝕到入肉」。

只要東奧能順利舉行,日本方面少至可以收回部分成本。(Reuters)

話雖如此,也有人對奧運經濟投下信任的一票。美國電視台NBC 環球已斥資76.5 億美元(約594 億港元)將其奧運會轉播權延長至2032 年,包攬未來幾屆奧運。公司行政總裁Jeff Shell近日表示,即將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可能是NBC歷史上最賺錢的奧運會。

Shell重申,每屆奧運會都有一個人們在奧運會前擔心的問題,如倫敦奧運擔心交通、里約奧運憂心寨卡病毒,「然後一旦正式開幕,每個人都會忘記這一切,享受這17 天。我認為這次也不例外。」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71期《香港01》周報(2021年6月28日)《安倍「最後一箭」注定射歪? 奧運經濟恐招致數百億損失》。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71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在國安法周年反思香港亂源 誰會鍾意這樣的香港?

為發而發的iBond 為何未能還富於民?

是時候打破壟斷 從「農業優先區」研究拖延看外判問題

【科技.未來】Facebook VR測試廣告 巨獸還會更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