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轉壽司裝置成「機械遺產」 揭示日本創造力的淪陷?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日本機械學會於今年7月的「機械遺產」選舉中,揀選了九項機械獲獎,當中包括迴轉壽司裝置、投球機和靜音打樁機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機械,此外還有乳牛擠奶機、壽司機械人和新幹線車輛試驗裝置等。在許多象徵着日本創造力光輝的時代發明相繼變成「歷史遺產」的同時,該國如今的創新能力卻備受質疑,近年甚至被多個鄰近地區所超越...

迴轉壽司裝置是由大阪府堺巿一間壽司店創始人開發,1985年開始普及推廣,今次入選的主要是傳送碟子的傳送帶。學者指這令本來貴價的壽司得以平民化,改變了全球的飲食生活。而壽司機械人則是1981年由東京的鈴茂器工開發。

其餘入選的還有Orion機械公司首部日製電動乳牛擠奶機、日本工業大學的齒輪研削器、鑄幣博物館的鑄幣機、世界打樁機博物館的靜壓式打樁機等。機械遺產的入選標準,是有關機械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以及對人類的日常生活造成正面影響。該項選舉是由2007年開始,已入選的機械裝置合共113件。

拉弓童子可謂反映了日本創新方面的特點。(網上圖片)

東灜特色:與生產勞動無關

所謂「機械遺產」,其實就是一批曾推動過人類生活發展和具有歷史及社會意義的機械。當中以製作於19世紀20年代的「拉弓童子」公仔屬年代最為久遠的遺產之一。

由田中久重製造的拉弓童子坐在座台上,從箭台拔出弓箭放在弓上朝箭靶放箭。這個公仔能夠轉動頭部並做出一連串動作,而且動作十分精緻細膩。田中久重以進口機械式鐘錶為參考對象,通過獨特的機關製造出這個機械裝置。此外,拉弓童子射出的第一支箭沒有射中靶心,而是第二支箭才射中,這一點設計者也希望其裝置能真正抓住了人類的特性。

此一拉弓童子公仔與部分機械遺產或許與任何生產勞動都無關,也不對生產勞動直接產生作用;正如田中久重對製造精巧機械本身充滿熱情,其目的是製造出盡可能接近人類動作的機械裝置。

日本傳統的創新包括有各類形形式式的自動販賣機。(Getty)

可以說,當時如此熱心地研發這些與生產勞動不相關的人形或犬型機器人的情況,除了日本之外幾乎看不到還有其他國家這麼做,現在可能仍是如此。

從這一點來說,拉弓童子是日本現代人形機器人研發方式的起點。雖說部份研發與生產勞動無關,惟也非一無是處,因這些機器人的研究工作啟發了今天醫護機器人和外骨骼融合型機器人的發展。

近年,機器人的研發正朝着替代更加精細的人類動作的方向發展。舉例,醫護機器人或穿戴在身體上增強體力的外骨骼裝置,而後者正是人類和機械融合類型的機器人。這種研發不考慮實際生產效益功能的情況,讓人感覺與過往的許多「機械遺產」是一脈相承的。

日本研究部份與生產勞動不直接相關,可說是另闢蹊徑。(Getty)

阻不了的競爭力下降?

誠然,日本近年無論在氫能源技術、AI人工智能應用,以及外骨骼設備方面取得不俗的發展甚至領先地位;同時又在高端製造業的範疇亦保持強勁的實力。例如,該國在256個製造業領域擁有全球六成以上份額、於2018年全球創新100強的企業中佔39間。而且,日本企業在產品製造過程中上游領域的實力仍佳,掌握化工及電子材料、零部件、精密設備及儀器等關鍵產品和技術,佔據了產業鏈上游的優勢地位。

然而,這依然未能挽回該國在創新力方面的下滑勢頭。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去年的報告指,日本在技術創新能力方面排第16位,較前一年下降一位,排名在新加坡、韓國、香港、中國等鄰近地區之後。由於創新力被認為對競爭力和經濟增長都至關重要,因此日本排名下降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有業內人士指出,日本科技創新「落後」是受到創業公司生態系統的影響。目前,日本依重初創公司的創新能力,肩負着國家支持創新並推動新技術的發展工作,由於創業靈活性、非僵化的商業文化和更緊密的團隊溝通,這些公司較傳統大企業更具備創新優勢。

可惜,現時日本的獨角獸公司只有3間,遠較美國約 242 家和中國的119 家都要少,同時亦比不上韓國的10多間。其中一個原因是,日本投資者不願意對年輕的初創公司作投資,由於初創公司的早期資金十分重要,故缺乏投資大大塞礙了創新方面的發展。

日本大企業對科技研發的態度也阻礙了該國的競爭力。有分析認為,日本的創新研發不似Google或亞馬遜等大企業會積極與初創公司合作或進行收購,時常陷入「孤軍作戰」的情況,這大大降低了日本公司對新興技術和行業的反應能力。日本央行2018年的一份白皮書證實了這種研發態度,即國家的研發更側重於漸進式改進,而不是創新產品的創造。

日本如今在汽車生產等傳統優勢領域也面臨巨大挑戰。(Getty)

麥肯錫高級合夥人野中賢治表示,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公司以使消費類技術產品更輕更薄而聞名,但隨後市場發生了變化。他認為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技術下,軟件變得更加重要,「要成功創新,就必須與客戶保持親密關係,了解顧客需要,這一點日本與美國相距甚遠,在文化上也與中國相距甚遠。初創群體在日本非常受限,每個人都只想去大型企業。」

還有專家同時將創新能力下降,歸咎於日本單一種族的工作文化及避險的融資體系,抑制創新能力。

刻下,日本這個曾經以技術創新著稱的國家,如今還在汽車製造、電子產品等行業的競爭優勢正面臨挑戰。縱使當局正採取措施和增加資本可用性的情況,令創新發展有了改善的跡象,惟在目前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去年的風險投資資金急劇下降,似乎預視了該國未來幾年仍得面對其技術競爭力下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