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俄羅斯何以爭奪廢棄的切爾諾貝爾?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俄羅斯軍隊於24日(昨日)凌晨向烏克蘭的東、南和北面三方向圍攻,俄烏兩軍在基輔州等多個地點激戰。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表示,烏克蘭軍隊與俄軍經過激烈戰鬥之後,經已失去對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的控制,目前該核設施狀況、核廢料管控和儲存情況不明。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表示,身分不明的武裝部隊已經控制核電廠所有設施,現場沒有人員傷亡和破壞。該組織表示,正密切關注烏克蘭局勢,呼籲各方保持最大克制,避免任何可能危及核設施的行動。

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Myhailo Podolya)表示:「俄軍對此方向發動了絕無意義的攻擊之後,已不能說切爾諾貝爾核電站是安全的。」

註:以上影片相信是在核電廠附近Prometheus紀念碑的位置,惟未知拍攝的時間和屬何方部署的坦克。

烏克蘭總統前首席顧問諾維科夫(Igor Novikov)指出,需非常認真看待失去這個失能核設施對歐洲的威脅,「烏克蘭在切爾諾貝爾有15個活躍的核反應堆和核廢料,一次砲擊未命中,歐洲每個人都將面臨一場重大的核災難,不僅是烏克蘭,整個歐洲都處於重大危險之中。」烏克蘭外交部長也警告說,切爾諾貝爾可能會因此而出現「又一場生態災難」。

有英國及歐洲傳媒擔心,一旦戰火誤中核電站,引致核輻射洩漏,造成「輻射雲」、「輻射雨」波及歐洲地區。這種情況在八十年代那場災場時已發生過,輻射雨降於鄰近歐洲國家,構成嚴重健康威脅。

澤連斯基強調,不讓1986年悲劇重演。(Getty)

俄羅斯方面,相關官員幾乎沒有透露任何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也沒有透露他們的目標,他們至今未有公開評論這場戰事。

或引致災難性後果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位於普里皮亞季鎮(Pripyat)附近,距切爾諾貝爾市18公里,位處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邊境。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爾的4號反應堆爆炸,導致最少30人當場喪生,再加上當時蘇聯政府延遲公布事件,令整個歐洲陷入輻射危機。當局之後疏散切爾諾貝爾附近地區超過10萬名民眾,並劃出封鎖區,只限有關人員進行除污工作。

核電廠方圓2600公里範圍經已列為隔離禁區,圖為旅客到訪鄰近的普里皮亞季鎮。(Getty)

核電站的另外三個反應堆至2000年已經全部關閉,核電站亦從此退役。烏克蘭原本預計要到2064年才能完成反應堆的拆除,當局亦已決定將廢棄區用作該國其他剩餘核電廠乏燃料集中儲存設施的場地。

美國科學家組織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核電安全主任萊曼(Edwin Lyman)表示:「我無法想像如果讓切爾諾貝爾的任何設施遭到破壞將如何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他現時最擔心的是,儲存在那裏的乏核燃料 (Spent nuclear fuel),如果冷卻泵的電源中斷或燃料儲存罐損壞,結果或許是災難性的。

俄軍何以搶佔廢棄的隔離區?(Getty)

為何奪取核電廠?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是目前史上最嚴重的核子洩漏危機,亦是當年蘇聯解體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強調,「我們的士兵正在以死保衛,以讓1986年悲劇不再重演,這是對整個歐洲宣戰。」

不過相信很多人也好奇,俄軍為何要搶佔這個經已廢棄的核設施?

這或許先需要了解該處的地理情況,切爾諾貝爾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約130公里,是俄軍從白羅斯邊境進入基輔的一條快捷路徑。

切爾諾貝爾僅與首都距離130公里:

美國陸軍前參謀長基恩(Jack Keane)指該處是攻入基輔的最短路線之一。(Getty)

美國陸軍前參謀長基恩(Jack Keane)表示,切爾諾貝爾核電站「沒有任何軍事意義」,但該處是攻入基輔的最短路線之一,符合俄羅斯旨在推翻烏克蘭政府的戰略目標。這也是由俄羅斯控制的克里米亞向北推進到赫爾松市(Kherson)以外,另一個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數個重要戰略路線。

杜魯門國家安全項目(Truman National Security Project)安全事務學者特納(Samantha Turner)認同,控制該地區域並沒有「決定戰鬥勝負的重要性」,但卻能給俄軍一條通往第聶伯河(Dnipro River)的走廊。而該河流向北能通往與普京同一陣線的白羅斯,向南則連接基輔。「這對於他們為軍隊調動和控制戰略要地打開不同的路徑而言,是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