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看見羅興亞人:難民危機六年未解 無國界醫生持續應對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每年的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談及近年的難民潮,不得不提歷時近六年的羅興亞危機。近一百萬羅興亞人因遭受歧視、暴力對待等原因,從緬甸家園逃至鄰國孟加拉,至今仍滯留在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

圖、文:無國界醫生

+2

過去數十年,羅興亞人的身分問題在緬甸國內和鄰近地區衍生出各種人道危機。羅興亞人原是居住在緬甸西南部的少數族群,大多是穆斯林,但緬甸則是一個以佛教徒為主的國家。直至六十年代初開始,雙方開始持續發生衝突,緬甸當局其後更修改法律,不承認羅興亞人為該國民族之一,令羅興亞人成為無國籍者。 2017年8月,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發動歷來最大規模的暴力行動,造成數以千計的人死亡,觸發這一場世紀逃亡潮 。

羅興亞沒有公民身份,沒有難民地位,沒有光明前景,他們一直等待安全重回緬甸家園。2022年,應對羅興亞危機的資金是過去5年最低,影響救援物資的供應,羅興亞人的食物配給亦在今年先後被減兩次,情況令人憂慮 。無國界醫生在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內繼續為羅興亞人提供醫療護理,涵蓋住院和門診服務,而近年亦治療更多有關皮膚感染、經水傳播的疾病,同時提供心理健康護理。

香港雖然遠在千里,但無國界醫生亦致力在本港呼籲公衆關注流離失所者,包括於7月7日及8日分別舉行「無國界醫生日」 以及「 Can we hear 」靜音音樂會,盼市民關注和回應天災災民及其他流徙人口求助的聲音。活動詳情請瀏覽「Can we hear 」音樂會活動網頁www.silentconcert.hk

無國界醫生「Can we hear 」靜音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