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6億人月入僅千元 李克強陳述事實為何惹熱議?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5月28日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後接受中外記者的訪問。在接受官媒《人民日報》提問時,李克強稱:「(內地)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下同)」。
李克強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中外關注,「6億人月入1千」之類訊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引起內地網民熱烈討論,尤其今年正是內地「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達標之年。

國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待滿足

其實許多年來,中國都一直以「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自居,當中除了有利於保留「發展中地區」的經貿優待,也是反映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內地排名仍在全球中游位置,有待登上「已發展地區」之列。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新華社)

由此可見,李克強透露的不是甚麼驚天大秘密,是稍為上網查查就人盡皆知的事實。之所以陳述事實都好像發現了新大陸,某程度上是坊間新聞習慣使然,始終防火長城內外長年關注中國崛起,天天都充斥「中國模式」、「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工廠」之類資訊,相對較少曝光乾巴巴的貧富數據。

落到實處,除了人均收入,套用中共術語,講醫療教育講社會保障,內地民眾仍有待滿足各式各樣的「美好生活需要」。基於這一點,中國的國際處境十分微妙:本國發展成就可觀,計總量足以與美國一爭高下,軍政力量亦是名列前茅,不過論綜合國力,在黨政軍的龐大身形之外,小民生活水平仍有待長足改善。

專家:包括無就業、無收入人口

個別衡量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體動員則實力可觀,大國崛起。由於牆內宣傳口徑偏於塑造強大形象,而牆外報道亦以中國進佔國際舞台為焦點,所以當李克強在重大場合提及另一面真相,簡單一句說話居然引來各界驚訝,未有預料中國的領導人居然會「自揭瘡疤」。

🔑🔑🔑四川省涼山州轄下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是「脫貧模範村」🔑🔑🔑

阿土列爾村又被稱為「懸崖村」,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網上圖片)
+8

實則官方亦有後續解畫,由國務院主辦的內地官媒《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便就此報道,引述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所言,首先月收入、年收入指的是「可支配收入」,扣除了日常開支,而這6億人亦包括無就業、無收入的人口,如老人、兒童、學生等被贍養人口。

李實又表示,一個人月收入1000元,如果三口之家都有收入,那麼一個家庭的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這樣收入結構的人群主要分布在農村:「在城市有最低工資保障,也有低保。家庭月收入在城市低於1000元的不是那麼多。」

「脫貧模範村」人均月入500元

另一方面,李克強也可能是太過「熟悉」官方數據,1千元月入對他和對大眾而言有不同理解。在大眾認知之中,1千元月入是低收入,似與中國對內外宣傳的繁盛形象不相稱;在負責「脫貧攻堅」的官員認知之中,1千元月入依然是低收入,但就要分清楚是用在城鎮抑或農村。

「懸崖村」逾半數村民告別爬「天梯」的日子,搬入縣城郊區的新建的安置樓房:

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的安置點。(新華社)
+7

須知道自2016年起,中國貧窮線劃定在年度純收入約3000元,亦即月入約250元,主要適用於農村。這個門檻一直被指偏低,但即使是官方視為「脫貧範例」的四川省阿土列爾村,年收入亦僅由原來2014年的人均不到2000元,到了2019年增加至6000元左右,也就是月入約500元。

事實是李克強揭示收入分配問題,原意在於回答記者有關「脫貧攻堅」進度的提問,他闡述時亦假設了1千月收入是用於城鎮地區,這些低收入戶「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無論如何,實事求是總好過夜郎自大,如果稍為認識一下內地「發展中」的狀態,可能就不會對「6億人月入1千」那麼敏感了。

四川廣播電視台90後女記者高慧玲和同事進行「懸崖村」搬遷的報道,鏡頭前的她談笑風生,十分淡定,但之後爬下「天梯」下山,卻嚇得在車上嚎啕大哭:

+4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