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疫苗暗戰背後的政治角力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經接近3,000萬,確診病例超過萬例的國家也已經超過87個。新冠病毒超強的傳播能力以及對全球經濟極大的負面影響,讓所有人都在期待新冠疫苗能夠早日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和生產,已經不僅攸關個人的生存與健康,還涉及巨大的金錢與利益,乃至國家的外交布局和權力影響。一場圍繞疫苗的大國暗戰正在無聲卻激烈地展開。

2020年9月5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展出的中國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開發的新冠疫苗。(Getty)

9月8日,中共黨政軍三套機構的最高辦事機構聯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表彰大會,對此前在抗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體進行官方表揚,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到現場向獲獎者頒獎並進行講話。雖然對於中國來說,疫情防控已經不再是影響政情和民情的第一要務,但是世界各國和新冠病毒(SARS-CoV-2)對抗的戰役並未結束。在人類不可能自動免疫、短期內又無法消滅病毒的現實下,疫苗成為恢復全球正常秩序的最大希望。

國家競爭已經展開

本次表彰大會上獲得「人民英雄」榮譽稱號的陳薇院士9月8日當天在北京表示,其領隊研發的(基因)重組新冠疫苗對已經發生變異的新冠病毒能夠完全覆蓋。WHO(世界衛生組織)9月4日公布的最新消息顯示,目前全球有超過170個新冠病毒疫苗正在研發當中,超過30個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9個處於三期臨床試驗階段,而中國佔據其中的5個。陳薇團隊研發的疫苗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1月7日,中國疾控中心成功分離新冠病毒毒株,1月12日中方向世衛組織提交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後,多個國家就已經開始了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過去幾個月來,相關疫苗的研發已經成為全球多個大國的競爭焦點。作為最早大面積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中國在這場疫苗攻堅戰中一直衝鋒在前。

在中國武漢發現首例新型肺炎病例僅10天后,中國科學家們就公布了致病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AP)

官方央視9月7日報道稱,陳薇團隊研發的基因重組疫苗,已經獲得俄羅斯和巴基斯坦批准開展三期臨床試驗。該疫苗6月25日已獲批供中國軍隊內使用,8月11日獲中國國家專利,是中國首個進入臨床獲得專利權的疫苗。

在9月5日開幕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公共衛生防疫專區,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研發的兩款疫苗和科興控股研發的一款疫苗首次向公眾展示,這三種疫苗均屬於滅活疫苗。

服貿會上,科興控股研發的疫苗「克爾來福」,其包裝盒上的「國家授權緊急使用」字樣被媒體所關注。這款目前正在巴西、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孟加拉國等國家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早在7月22日就成為被中國政府緊急徵用的疫苗之一。

除了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等也處於疫苗研發的第一梯隊。7月27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已啟動新冠疫苗mRNA-1273的三期臨床試驗。由英國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和牛津疫苗小組合作研製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疫苗AZD1222,也於8月31日在美國啟動三期臨床試驗。俄羅斯加馬列亞流行病學和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與俄直投基金共同開發的「衛星V」(Sputnik V)疫苗的3期臨床試驗已於8月12日開始……

是利益驅使也是政治角力

在沒有特效藥的前提下,疫苗對於各國經濟重啟乃至最終遏制和戰勝疫情舉足輕重。考慮到疫情全球蔓延的態勢,國際社會的疫苗需求將是海量規模,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業利益。不僅如此,疫苗技術和產業背後還涉及生物、電子、環境等高技術領域,其產業鏈也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首先,新冠病毒疫苗資金的投入已經達到了史上的最高水平。僅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下屬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BARDA)就向包括阿斯利康、Moderna在內的企業累計注資超過123億美元,其中108億美元用於新型疫苗的研發,15億美元用於疫苗的製造與分銷。

歐洲迄今向疫苗廠商注資超過3.5億歐元,還設立了疫苗的專項貸款。比如歐盟向德國生物技術公司CureVac發放了超過7,500萬歐元的貸款,並向另一家德國疫苗廠商BioNtech貸款1億歐元。這兩家公司都已經開始新冠疫苗的人體試驗。

顯然,大部分疫苗開發企業都來自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政府已經通過鉅額研發資助和預訂款提前鎖定了本國的疫苗供應。以美國為例,其政府於4月啟動 「超光速行動」 (Operation Warp Speed) ,意欲在2020年底獲得至少3億劑新冠疫苗。通過下撥近90億美元,美政府從本國和英法企業預訂了8億劑疫苗。歐洲、日本以及英國也緊隨美國之後,跨國採購了多種技術路線的7億、4.9億、3.4億劑新冠疫苗。

其次,各國都在角力疫苗研發和生產誰能更快一步。8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世界首款新冠疫苗在俄羅斯成功註冊,並表示他的女兒已接種,感覺良好。話音剛落,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則聲稱「我將會第一個試驗俄疫苗」。俄羅斯此舉既有該國疫情緊迫性的需要,也有藉機重振大國地位的考量在內。

在俄羅斯宣布疫苗註冊當天,美國官方就對俄羅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表示懷疑,同時拒絕了俄羅斯向其提供疫苗技術的「橄欖枝」。3天后,美國與印度同時宣傳,將大規模生產潛在疫苗並向每位國民提供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8月曾警吿各國政府警惕「疫苗民族主義」,而事關人類福祉的疫苗,難以避免地會成為了各國政治角逐的武器。

第三,在上述利益導向之下,地緣政治與外交博弈已經出現。今年7月,英國,美國和加拿大指責俄羅斯的間諜機構入侵疫苗研究,克里姆林宮對此予以否認。當時情報顯示,這項活動更多的是竊取數據而不是破壞疫苗研發。

接下來的一週,美國司法部指責兩名中國黑客代表北京的情報部門針對疫苗研發下手。中國對此頗有嘲諷姿態回擊稱,中國在新冠病毒疫苗研發上領先,根本不存在也不需要靠「偷竊」取得領先。

8月16日,中國專家鍾南山在「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學術交流會議」表示,中俄有計劃共同開展疫苗臨床試驗。美國商務部則在十天之後,即8月26日宣布已將5家俄羅斯的科學研究機構列入了制裁名單,參與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俄國防部科研所在列。

就如美國喬治敦大學全球衛生法教授戈斯汀(Lawrence Gostin)說:「我從未見過(其它)醫療產品在政治上有如此大的利害關係。新冠疫苗的政治象徵意義背後,是因為超級大國已將其視為展現自己國家科學實力的象徵。」

面對極大的全球需求,新冠病毒疫苗對任何一個有望瓜分市場的國家和企業來說,都近乎是一個饕餮盛宴。不同於美國公開宣稱「美國優先」。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今年5月表示,中國研發的國產疫苗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面向所有國家。這種表態,對於已經做好搶奪市場準備的歐美跨國大企業來說,顯然不受歡迎。可以說,憑藉着在疫苗方面較強的科研積累、龐大的產能,中國在此次「疫後」世界格局的變動中將逐步擴大着自身的影響,而抵制和反對也將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