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突破100萬億 中國經濟的韌性體現在哪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百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錄得1,025,986億元,排除通貨膨脹影響後,實際按年增長2.3%。其中,第四季度按年增長6.5%,超出市場普遍預期。

分季度來看,中國在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後,經濟取得了較快增長。二季度至四季度GDP分別按年增長3.2%、4.9%和6.5%。相比之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增速出現較大下滑,GDP按年下降6.8%。

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錄得77,754億元,按年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84,255億元,按年增長2.6%;第三產業增加值553,977億元,增長2.1%。此前增速較快的第三產業在疫情的影響下,增速落後於第二產業。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情況下,中國預計將是全年唯一實行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世界銀行(World Bank)2021年1月5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吿顯示,2020年發達經濟體的實際GDP將按年下降5.4%。其中,美國GDP將按年3.6%,歐元區GDP將按年下降7.4%,日本GDP將按年下降5.3%。

製造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圖為2021年1月5日工人在位於中國長春的一汽解放總裝車間裝配車輛。(新華社)

轉型升級加速經濟增長

2020年,中國製造業表現出較強韌性。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其中製造業增長3.4%,快於經濟增速。由於疫情防控政策的有效落實,2020第二季度之後製造業已經基本實現復產復工,四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上升到7.1%。

分類別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離不開工業結構的持續優化升級。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6%,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8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貢獻了0.6個百分點。此外,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加7.1%,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3個百分點。從產品產量看,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按年分別增長19.1%、17.3%、16.2%、12.7%。

在服務業方面,疫情加快了中國社會的數字化進程。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按年增長16.9%,較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快14.8個百分點。雖然疫情的影響猶在,但是中國服務業也在努力恢復中。從市場預期看,2020年12月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錄得60.1%,連續6個月位於高位景氣區間。

在投資領域,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力度更加明顯,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2020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錄得51.89萬億元,按年增長2.9%。儘管受疫情影響,製造業投資增速下降了2.2%,但是,中國在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0.6%,增速高於全部投資7.7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0.8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中國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1.5%,佔全部製造業投資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其中,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28.4%,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22.4%,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8.2%。中國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9.1%,增速比全部服務業投資高5.5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20.2%,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15.2%,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增長14.0%。

在美國加大對華科技制裁的國際背景下,中國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加速科技升級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

在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的情況下,202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佔全球份額逆勢上升。(新華社)

出口創新高 產業鏈地位穩固

面對全球疫情肆虐、經濟衰退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情況下,202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依然達到32.15萬億元,按年增長1.9%,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出口總額錄得17.93萬億元,按年增長4%,進口額錄得14.22萬億元,按年下降0.7%。

在外貿領域,中國的表現也是一枝獨秀,「世界工廠」的稱號實至名歸。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2020年全球貿易總量在疫情的衝擊下將下降9.2%。但是,根據WTO和各國已公布的數據,2020年前10個月,中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額佔國際市場的份額分別達到12.8%、14.2%、11.5%,均創下歷史新高。

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產業鏈運轉受阻,部分國家和企業的生產能力遭受重創。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工業門類齊全、自給自足能力較強的優勢得以充分展現。隨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較早實現復產復工的中國成為防疫用品、居家辦公學習電子設備的全球主要出口國。

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及儀器出口金額累計按年增長41.5%,包括口罩和防護服在內的紡織品出口金額累計按年增長29.2%。與「宅經濟」密切相關的筆記本電腦和家用電器的出口分別增長20.4%和24.2%。

隨着中國產業升級的持續,中國正在擺脱「加工廠」身份。2020年中國的加工貿易進出口額錄得7.64萬億元,按年下降3.9%。相比之下,中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錄得19.25萬億元,按年增長3.4%,佔外貿總值的59.9%,比2019年提升0.9個百分點。可以說,中國越來越多的自主產品正在銷往全世界。

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部分西方政客不斷髮出向中國追責、索償的論調,企圖在國際社會孤立中國,迫使中國與世界「脱鈎」(Decoupling)。然而,中國的進出口表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經濟在危機下的強大韌性。

中國之所以能夠融入全球經濟和產業鏈中,是由市場空間、生產要素成本、勞動力素質、產業配套能力、基礎設施成熟度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是全球經濟長期發展的結果。事實證明,世界經濟離不開中國,全球產業鏈也需要中國製造的參與。

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支撐。(人民視覺)

收入持續增長 消費潛力逐漸釋放

2020年中國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錄得32,189元,較2019年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後,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按年增長2.1%。

具體而言,雖然經濟遭受疫情的衝擊,但是,隨着減稅降費、穩崗補貼、以工代訓等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按年增長了3.2%。此外,農村就業、創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地政府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居民本地就業機會,帶動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5.9%。

2020年,中國政府完成了「脱貧攻堅」的最後一步,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此外,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中國進入小康社會的收入目標基本實現。

收入的增長以及脱貧的完成增加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強化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高於資本形成總額佔比11.2個百分點,消費仍然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雖然2020年消費增長放緩,全年社會零售品總額錄得39.2萬億元,較2019年同比下降3.9%,但是第三、四季度的消費增速已經轉正。其中,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4.6%,已經接近正常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正在也在逐季增強。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收入增長是促進消費的首要因素,並預計2021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會進一步提高,同時,就業改善也會增加收入並提振消費信心。

不斷擴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保障。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認為,中國有14億人口和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內需市場,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是明顯的,隨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調整升級將拉動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為經濟持續發展注入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