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出軌|習近平哀悼遇難者 兩岸關係有望「解凍」嗎?

撰文:荀文若
出版:更新:

4月2日,台鐵太魯閣號火車在花蓮一帶發生嚴重事故,迄今造成50人罹難與逾百人輕重傷。對此,各國政要、團體與組織陸續向台灣表達慰問之意,大陸國台辦、海協會也紛表哀悼與慰問;4月3日,習近平更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名義哀悼遇難者,並向遇難者家屬及受傷人員表示誠摯的慰問。

4月2日台鐵發生嚴重意外,造成50人死亡超過百人受傷的慘劇,各國與全球許多團體組織陸續向台灣表達慰問之意。(中央社)

當然,面對來自國台辦與海協會的慰問,台灣陸委會很快回應稱,「對於中國大陸各界人士對今日台鐵北迴線重大意外事故的慰問與關懷,陸委會表達感謝之意」;而當習近平發出慰問後,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亦表示,「有注意到對岸領導人對此事故的關注」,並説蔡英文感謝來自台灣內外及對岸各界的關心。

事實上,這樣一種善意的釋放,在近期以來似有增多的趨勢。不論兩岸彼此間都仍有着「例行性」或「制式化」批判式的言論與回應,藉此「安撫」內部社會的情緒,但從邱太三接任陸委會主委後提出的「春暖花開」、開放大陸商務人士赴台履約、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與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陸續表態對「大陸疫苗」不會因政治有所排斥,似乎蔡英文政府正緩步希望兩岸「重回正軌」。

不過,這種種的政策與言論轉向,仍難確保兩岸關係就能好轉。畢竟,民進黨與共產黨之間從來沒有過好關係,更遑論以幾句話、幾個政策就能增強互信。

就像習近平一樣,蔡英文同樣身兼台灣執政黨民進黨的主席,若可通過民進黨親自表態,給予中共更多善意回應,或許不啻為另一種促進兩岸改善冰封狀態的方式。

一直以來,許多兩岸學者專家就疾呼民進黨與中共最好能建立「互信機制」,畢竟,過去馬英九政府時期兩岸之所以往來密切、關係融洽,就是奠基於2005年後國共關係的重塑與鞏固,由「國共關係」衍生出「兩岸關係」,成為馬時期兩岸穩定發展的鑰匙。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若真心希望兩岸關係好,或許還可做得更多。 (台灣總統府供圖)

或許民進黨內有些人與社會部分聲音會質疑,當初該黨就是強烈批判國共間的「私相授受」,因此民進黨不能再「重蹈覆轍」,以免「落人口實」。但要注意的是,套句民進黨官員最愛説的「時空環境不同」,若兩岸的執政黨能夠建立並奠定好彼此的關係、還因此擘劃出對兩岸人民都好的未來發展方向,此舉又未嘗不可?然而,重點仍在於雙方都能夠看到關係建立的重要性,很多時後機會都是稍縱即逝,若無法把握,一切也都只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