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核協議或繼續「難產」 伊朗將徹底倒向中國?

撰文:呼延朔
出版:更新:

伊核問題正成為中東安全格局最顯眼的風向標。4月6日,伊核協議聯委會會議在奧地利舉行,除美國外,協議各方均派代表參加會議。因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宣佈退出伊核協議,故而沒有直接參會,但美國代表通過歐洲締約方與伊朗實現了間接對話。
報道稱,參會各國會後的表態都趨於積極。主持會議的歐盟官員在社交媒體表示,「聯委會同針對解除制裁與核技術實施問題的兩個專家組一起開啓了外交進程,展現出了團結和雄心。」伊朗政府發言人説,「熱切期待這種建設性立場的落實。」俄羅斯代表則透露,美伊雙方沒有「公開對抗」。

伊朗外交部副部長赴奧地利出席伊核協議聯委會會議,該會議被認為將使伊核問題重回正軌。(美聯社)

另一方面,在過去四年對伊朗保持強硬高壓的美國也釋出友善跡象。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評價此次聯委會會議,「這是受歡迎的一步,是建設性的一步,也可能是有用的一步」,並且宣稱美國在伊核問題上與中俄利益類似,「他們有意維護伊核協議,我們確實視他們為我們在該領域的夥伴。」

從各方的外交語言來看,伊核問題的發展前景似乎可以期待。不過重新調和中東秩序要解決的事務繁多,且程序複雜,加上美伊兩國國內形勢的可能變化,這份協議可能將繼續「難產」不短時間。

在中美對抗的大背景下,難解的中東局勢可能會讓北京收穫對美博弈的更多籌碼——伊朗越是深陷地緣危機之中,就越可能別無選擇的強化中伊關係,進而成為中國的某種地緣屏障。

就在聯委會會議舉行前不久,一艘伊朗船隻在紅海海域被以色列水雷擊中。有報道稱,這是以色列在對聯委會會議表達不滿。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公開説伊核協議是危險的,不應該恢復,「我們必須繼續抵禦伊朗的好戰行為……面對伊朗的狂熱政權,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作為伊朗在中東地區的頭號敵人,以色列和沙特必然反對伊核協議重回軌道,有分析者甚至指,以、沙兩國可能通過製造針對伊朗的仇恨行動,來延宕各方的會談進程。

美伊兩國的內部形勢也未見樂觀。今年6月,伊朗將舉行總統選舉,因2020年在議會選舉中伊朗保守派取得大勝,且四年來伊朗國內反美情緒高漲,此次總統大選,温和派的現任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勝選機率渺茫。若保守派上台,勢必會對美保持強硬,美國在伊核協議上的要價有可能被全面拒絕。拜登政府同樣面對壓力,一方面在伊核協議失效後,伊朗核能力的軍事化可能正在突飛猛進,另一方面白宮也很難會為了重回協議而做出重大讓步,那將意味着難以想象的政治聲討。

因諸多內外因素的不確定性,伊核問題雖然步入正軌,但達成各方一致恐怕要耗費大量時間,這個過程當中的變量極多。一個可能的假設是,如果四年之後共和黨在美國大選中重新獲勝,伊核協議大概率又將面臨撕毀。

複雜的中東局勢令中國的價值得以不斷凸顯。特別對於伊朗而言,面對難以預估的美國,一個政治穩定、經濟強大的中國可能更值得信賴。

在更廣泛的層面,中伊兩國也有進一步深化合作的需求。前不久中國外長王毅訪問中東六國,同伊朗簽訂了一份長達25年的合作計劃,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在伊朗會見了魯哈尼等多位政要,被認為接觸了伊朗的各大政治派系,是在分別「拜碼頭」。而之於伊朗,中國顯然在提供另一種具有吸引力的可能,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的支持,能夠很大程度緩解伊朗面臨的制裁壓力,使其對於美國的壓迫不至於全無騰挪空間。

這將使中伊關係走向緊密,伊朗可能在中國的地緣安全上扮演更重要角色。事實上,伊朗正在展現出這一點,面對歐美等國對新疆人權的非議,伊朗官方明確表達了對中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