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全球各地爭相「援印」 台灣「新南向」落後有苦自知?

撰文:廖士鋒
出版:更新:

印度疫情失控之後,全球主要國家紛紛施以援手,然而對於此前曾對歐美廣施救助、宣揚「Taiwan can help」的台灣政府來説,似乎顯得十分尷尬,因為此次在援助層面,顯然無法比照當初援助歐美各國的模式,包含將援助物資公開拍照、運送、與重要官員合影、以及得到該國官員「友台」的國際呼聲。

而更弔詭的是,台灣才剛歷經與印度關係急遽升温的氛圍中。印度作為民進黨政府「新南向政策」所涵蓋的最大國家,2020年中國大陸與印度邊界衝突後,台灣民間還數度聲援同為「奶茶聯盟」的印度,且去(2020)年雙十節海報事件時,蔡英文、賴清德亦紛紛發文宣傳台印友好,尤其是2021年4月2日台灣花蓮太魯閣號事件發生後,印度外交部罕見表示悼念,台灣外交部發言人當時還稱「我想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

「新南向」是蔡英文上任後力推的對外政策,圖為2020年10月8日蔡英文參與亞洲交流基金會舉行之「2020年玉山論壇:亞洲創新與進步對話」,她表示秉持着「台灣協助亞洲,亞洲協助台灣」的精神,期盼與區域夥伴合作。 (屈彥辰/多維新聞)

台印奶茶聯盟破功?

但是,印度向台灣鐵路事故罹難者表達慰問後,印度疫情發展迅速突破每日十萬人確診,而印度疫情失控之下,台灣卻沒有什麼實質作為,在全球主要大國紛紛對印度給予具體援助後,蔡英文直到4月27日才在Twitter發文表示「在此艱困時刻,台灣與印度站在一起,我們準備提供協助」。

目前所有資訊當中,仍未見到台灣已經具體而實質援助印度的證明,台灣中央社4月27日晚間報道,稱台灣正積極與印度政府和印度台北協會協調,以確認印度所需的氧氣機等醫療物資品項和數量,將盡速援助印度,該報道並引述「熟悉內情人士」消息,指出台灣正安排援助氧氣機等相關醫療設備給印度,「但相關細節都還在確認中」。

該報道還指出,印度政府官員否認對外要求援助,強調印度長期不接受外國捐贈的政策一直存在,但疫情為特殊情況,許多物資都屬於商業物資,且大部分捐贈都由印度紅十字會管道進行,並非循政府管道。

2020年10月印度「雙十事件」發生後,蔡英文貼出2012年前往印度拜訪的歷史照片,台印友好似乎攀上一波新高潮。(Twitter@蔡英文)

而台灣官媒對於印度政府受援的報道,其實跟國際媒體有所出入,例如「法廣網」報道法國對印度援助時,引用愛麗榭宮的官方説法,表示「印度政府在第一時間向法國提出援助要求,我們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德國之聲」也報道,歐盟正在彙集資源,「對印度的援助請求作出迅速回應」。就連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曹立傑,4月28日於立法院備詢時都坦承,「印度有向我國請求援助」,也公開表示「這周內第一批製氧機就會出發,將以華航貨機運送到印度」。

所以,是不是政府管道的援助,在台灣對印度疫情應對措施來看,其實不是根本問題,因為印度政府與駐台代表確實有向各國與台灣提出援助要求、台外交部也坦承,外長吳釗燮於疫情升高之際即指示政務次長田中光、亞太司長曾瑞利向印度駐台代表戴國瀾(Gourangalal Das)轉達即時提供協助的「積極意願」。

「新南向」國家總會考慮兩岸關係

究其根本,其實還是要回歸台印關係的結構限制來檢視。印度政府向來十分謹慎對台灣的交往,自1949年底印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後,1950年代中印關係十分友好,而就算1962年爆發中印邊界戰爭、台北與新德里方面開始有秘密接觸,但在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上,印度仍投下贊成票,可見印度歷任領導人對於「一個中國」的承認,有其一貫脈絡。

印度與台灣的聯繫,首先考慮的是中印關係,圖為2019年習近平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寺廟牽手。(AFP)

但是在印度對華政策具有「一個中國」前提情況下,印度對台關係也深受兩岸關係影響,在兩岸關係緊張程度降低的時候,例如1995年2月,在兩岸「江八點」跟「李六條」一來一往的空檔,台灣與印度達成互設代表處的協議;而馬英九執政時期,訪問非洲時,專機還能停靠印度孟買加油(原先宣佈停靠杜拜),成為冷戰以來首度突破。

不過馬英九過境印度一事,當時受到蔡英文跟吳釗燮雙雙批評,「這是非常小的突破」、「過境加油都説成是外交突破,將不是一件好事」,而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推展「新南向政策」,印度是其中最大國家,但是五年下來,台灣與印度關係並未能有所顯著提升、蔡英文更是未能在2018年出訪非洲時循馬英九之例再次過境印度,可見「新南向」若要推展官方接觸、甚至是外交突破,其實不可能繞開兩岸關係。

2020年蔡英文展開「口罩外交」,往往藉助巨大的「Taiwan can help」標語來宣傳台灣的援外成果。(Twitter@MOFA_Taiwan)

就此來看,台灣此番援助動作如此之慢,背後應是受到新德里顧慮兩岸關係的影響。也確實,直到4月26日中國大陸駐斯里蘭卡使館宣佈已從香港啓運醫療器材援助印度後,台灣官員4月28日才公開證實援助醫材用品即將出發的消息。所以,歸根結柢,從「援印之慢」,也可以看出「新南向」的癥結在於台灣實力不足以推進與新南向國家的官方關係,這些國家還是會優先考慮自己與北京的關係以及兩岸關係,才可能在與台灣的交往上畫出空間。

而台灣援贈印度物資或者醫療用品,循此前「口罩外交」模式,也勢必要向內宣傳一番「Taiwan can help」的成就,但是也正如此前三波「口罩外交」對新南向國家的執行情況來看,根據台灣外交部的資料,新南向國家與歐美國家截然不同,大多不願意由重要官員出面接受台灣捐贈的口罩(印度是由民間團體紅十字會負責),甚至台灣還不得不改送給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