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對不起父母和納稅人? 內地年輕人不再飲成功人士的雞湯

撰文:呼延朔
出版:更新:

又一個熱詞在中國網路橫空出世,這次是「躺平」。
前不久,一名網友發帖講述自己的「躺平」人生,稱已經兩年多沒有工作了,但沒覺得哪裏不對,「人不應該如此勞累,人應追求那種簡樸的生活」,「既然這片土地從沒真實存在高舉人主體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製造給自己」,「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諸如此類,金句頻出。

針對「躺平」的討論很快在網絡上風行,成為一種蔚為大觀的亞文化,參與者以年輕人居多,他們對「躺平」所具指的社會現狀感同身受,對「躺平」所代表的精神狀態深有認同,樂於加入這場調侃和自嘲的口頭狂歡,用最不激烈的方式發泄情緒、訴説不滿。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擔憂年輕人的「躺平」現狀。(新華社)

與「躺平」有互文意味的,是「內卷」,加上更早之前的「996」——愈發殘酷的社會競爭機制、階層不斷固化的社會系統、人的被動異化和自主異化、資本對勞動力的無底線壓榨——種種沉重的現狀,在簡單的詞彙中展現無疑。

應當説,這是網絡生態對青年世代的一次自發描摹,展現出一個似乎並不那麼積極樂觀的側面。

但在網上高呼「躺平」的年輕人,是否真的「躺平」?

「躺平」只是一時的網絡風潮,並非真實的社會現實。(視覺中國)

一些成功人士不大理解這股風潮。先有央視名嘴白岩松痛心疾首「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工作可以隨便找,只要喜歡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同意,然後一點壓力都沒有?不會吧。」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也深深擔憂,他説董明珠和他聊,稱他們這一代企業家要激起年輕人奮鬥精神,不能鼓勵打遊戲、借款消費,而是為中國製造財富,現在年輕人躺平,太佛系的話,國家的未來靠誰做?一名清華大學教授同樣批評道,「躺平」是極不負責任的態度,不但對不起自己的父母,還對不起億萬個努力工作的納稅人。

站在白岩松、俞敏洪們的角度,「躺平」的確是不可理喻的。這屬於成功人士的「頑疾」,他們總是樂於「無私」地以己度人,從不考慮對他們無比寬容的社會之於其他人是如何苛刻,他們的個人敍事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格外喜歡包裝成宏大敍事的雞湯,並期待所有人都激動共飲。

對於正在艱難前行的年輕人,這些成功人士顯得過於好為人師了,似乎也不大懂得幽默,無奈的解嘲被他們當做鄭重其事的宣言。但網絡離現實其實很遠,輿論在多數時候只是情緒的短暫聚集,一種姿態而已,並不真實地反映在生活當中。

若俞敏洪仔細看看,他所不能理解的年輕人們,正在支撐着新東方每一天的運行;董明珠也應知道,致力於實業的格力員工,絕大多數也都是比她年輕得多的青年人,並不全部打遊戲或借款消費;而在清華大學裏,照舊吸收和輸出着大量的年輕學子,且並不使他們的父母難堪。還有更多忙碌到無法「躺平」的勞動者,他們在短暫的休息時間或許對「躺平」報之一笑,或者三五相聚心有慼慼,但他們無不立刻重回工作崗位,日復一日繼續奮鬥。

社會的健康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定會有若干困難時期充斥着不公與失衡,適逢其時的年輕人缺少與之相抗的物質積累,只好通過言語宣泄焦慮。年輕人的總體面貌從不曾變化,也不會變化,人的生物本能和社會角色不可能允許哪一個世代集體「躺平」倒退,用一些亞文化的隻言片語批評年輕人,只能説明一點,那些批評者們實際上從不關心青年,只是視其為陌生的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