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亞行的看點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對於重啟常態化元首外交的北京而言,現在面對的世界與兩年多年前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

在各路媒體紛紛報道了中國領導人本月中將出訪中亞的消息後,中國官方星期一(9月12日)證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新冠疫情流行兩年多後,首次踏出國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宣佈,習近平將在9月14至16日出席在烏茲別克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並對哈薩克和烏茲別克進行國事訪問。

新冠疫情前,中國領導人是國際外交舞台上的活躍者,習近平每年出訪的日子甚至超過美國前兩任總統奧巴馬和特朗普。2020年1月,習近平訪問緬甸;彼時,新冠疫情剛剛在中國武漢爆發。在他回國後數日,中國前所未有地宣佈武漢封城。中國之後實施嚴格的疫情「清零」政策,在外交上也採取極其謹慎態度。習近平也成為世界主要大國中,疫情內最長時間未出訪的國家元首。

習近平此次中亞行,預示新冠疫情大流行後中國元首外交恢復常態。不少分析認為,把外訪首站放在中亞並出席上合峰會,凸顯北京將優先加強與非美國盟友建立更緊密關係,形塑美國主導的舞台並非唯一舞台的敘事。訪問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也顯示北京要在歐亞大陸戰略要點施展影響力。

哈薩克在區內的經濟發展不錯,人均GDP曾一度超越俄羅斯。(Getty)

這趟訪問中,最大的看點將是中俄領導人會晤。中國官方至今未證實將有「習普會」,但俄羅斯方面已在不同場合披露相關計劃。一名克里姆林宮官員星期二(9月13日)在吹風會上透露,普京將在星期四與習近平的會面中討論烏克蘭和台灣問題,並稱這場會晤在當前地緣政治局勢下具有「特殊意義」。

這將是兩人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的首次會面。雖然中國至今沒有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持,預計也將繼續在俄烏問題上宣示中立立場,但從北京與莫斯科近期的頻密互動看,雙方的聯繫更趨緊密。

中國本月初才參加俄羅斯在遠東地區和日本海舉行的「東方2022」軍演;中共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上周訪問俄羅斯,也重申北京願意與莫斯科一道,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在西方國家宣佈對俄石油限價後,中俄還簽訂新的能源合約,且雙方的天然氣交易將從歐元改為以人民幣和盧比等比支付。美國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解讀,「習普會」釋放的信號是中俄「對美國威脅有相同的認知」。

這場會晤的一個背景是,俄烏戰局正變得更複雜。進入9月,烏克蘭逆轉形勢,收復大片被俄佔領的土地,俄軍則節節敗退。這是否會成為俄烏戰爭的轉捩點,進而像一些西方觀察家所判斷的那樣影響普京政權,現在還言之過早。不過,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的處境並不樂觀,有中國輿論最近也開始擔憂,一旦俄羅斯潰敗,來自西方的壓力將會集中轉向中國。因此,即便中國不會在俄烏戰事上向俄羅斯提供實質支援,「習普會」在這個時間點上舉行,象徵意義已不言而喻。

習近平中亞行的另一看點是中印領導人會晤。中國外交部同樣未證實「習莫會」,但中印軍方在上合峰會前達成一致,兩軍位於加南達阪的一線部隊9月8日起同步有計劃地組織脫離接觸,這相信是為中印領導人會晤創造良好氛圍。

邊境摩擦一直是中印關係的不定時炸彈,前年6月兩國軍隊曾在加勒萬河谷發生激烈肢體衝突。此次上合峰會,也將是那次造成人命傷亡的衝突後,雙方領導人首次會面。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中,中日關係、中印關係具有最大不確定性。中印邊境問題難以徹底解決,但兩國邊境局勢降溫後,中印能否釋放進一步緩和關係的信號將是看點之一。

習近平中亞行的重頭戲還有上合峰會。上合峰會召開前,美國正加強與盟友和夥伴的經濟與安全合作,制衡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包括上周在洛杉磯召開印太經濟框架部長級會議。而以中俄為主導的上合組織也在擴大規模,伊朗、白俄羅斯預計將成為新成員。雖然上合組織定期舉行反恐軍演,但尚不是軍事同盟,這是否會在新的地緣政治格局下因成員國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發生改變,值得關注。

有學者解讀,相較於11月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合組織成員更穩定、可控,適合北京借此宣告元首外交恢復常態。不過,這只是一個起點。在中國領導人不出國期間,世界地緣政治發生了重大變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洲爆發二戰後最大規模衝突;美國則聯合西方國家和民主盟友形成抗中聯盟。對於重啟常態化元首外交的北京而言,現在面對的世界與兩年多前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