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摘下口罩狂歡」一文廣傳 香港防疫之變對內地的啟示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11月7日,一則「全港摘下口罩狂歡!特首帶港府高層全體出動,喝酒看球」的新聞在內地社交媒體熱傳——11月6日,香港三年之後再次舉辦國際七人橄欖球賽,香港特首李家超和財政司長陳茂波到場觀賽,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及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等也有現身,現場2萬多人都摘下口罩,氛圍歡騰,李家超舉杯慶祝,並稱橄欖球賽的成功舉辦證明香港已經重返國際舞台,迎來新篇章。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與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一同觀看七欖賽事,為香港隊打氣。(黃偉綸FB圖片)

見聞此消息,內地不少人紛紛感慨:「什麼時候感受到『一國兩制』?看這條新聞的時候。」雖然這句話帶有調侃戲謔,但也道出了在防疫路徑上香港與內地的不同。尤其是在內地面對新一輪疫情爆發仍嚴防死守的大背景下,人們圍觀香港防疫之變,無疑也是在間接表達對內地防疫模式的不滿。

調侃與不滿之外,以香港防疫模式之變作為參考和鏡鑑,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深思。

首先,防疫從來不應該是制度之爭、文明之爭。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之際,圍繞到底是「動態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產生巨大分歧與拉鋸,彼時,以「一國兩制」的香港作為載體,「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看似只是兩種防疫策略,其實還內含着「兩種制度」、「兩種意識形態」、「兩條道路」的較量。究竟「向內地看齊」還是「向國際看齊」?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科學防疫的問題。基於此,才有了《人民日報》的警告——「『動態清零』有利於香港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應算清楚民生賬、長遠賬、總體賬,絕不能被一時困難遮蔽雙眼。」

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之際,港府應對引發民怨沸騰。(資料圖片 / 歐嘉樂攝)

但最終,香港第五波疫情仍以「與病毒共存」的方式結束,今次在日增病例數千例的情況下進一步放寬防疫政策,也更直接的說明,防疫從來不應該是制度之爭、文明之爭,即便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也不應在科學防疫策略之外附加太多政治和意識形態。對時下仍在維持「動態清零」政策的內地而言,防疫牽一髮動全身,影響深遠,講政治不應該壓倒講科學。

其次,層層加碼與「動態清零」完全相悖,但與此同時,以結果為目標的「動態清零」與精準防疫也存在天然的張力。

人們應該對香港第五波疫情之際的荒腔走板記憶猶新,彼時不少人感慨「香港何以至此」。事實上,面對病毒的不斷變異,尤其是傳播力的增強,任何一座城市要想實現「清零」,都不可避免會產生各種問題,不管是第五波疫情時的香港,還是後來的上海,以及西安、海南、新疆等地無一例外。因為說到底,一座城市的各類設施保證的是正常狀態下的運行,在病毒的侵擾下,已經是一種「非常態」甚至一些地方層層加碼之後的「戰時狀態」,出現各種問題與矛盾在預料之中。

基於此,雖然官方一再強調要杜絕「一刀切」、層層加碼,在二十大後召開的首場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直接點名了貴州省畢節市、四川省南充市、河南省鄭州市等地,意在警示各地,但落到行動層面,動輒以靜默、封城代替管控的一刀切、層層加碼還是屢禁不止。因為對各地而言,並非不知道動態清零、精準防疫的要求,但在嚴厲的問責制和「以結果為目標」之下,實際上卻很難做到。這也是為何一邊是官方一再要求的精準防疫,一邊卻是各地不斷發生的民怨沸騰的一刀切、層層加碼。

2022年1月13日,受疫情影響,鄭州市轄區的學校均關閉,改為網上教學。(視覺中國)

回到「動態清零」本身,從一開始就並不全然是以結果為目標和取向,「清零」也並非絕對——而是當疫情爆發的時候,有意願、有能力、有行動最大限度達至「清零」目標,即便最後結果不是「清零」,總體局面依然是可控而動態穩定的。而今在內地不少地方,「動態清零」只剩下了「清零」,「動態」中附帶的精準防疫被迫讓位於「以結果為目標」。

最後,隨着病毒的不斷變異,民眾對病毒的認識需要與時俱進,這其中,官方的引導必不可少。

將時間線拉長,在武漢傳出不明原因肺炎之後,香港不少人即開始囤積口罩,這一方面源於SARS的經驗,另一方面也說明港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警惕。而當疫情開始大規模爆發後,港人對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等一直保持着自覺,及至第五波疫情,因老年人口眾多,而且多數並未接種疫苗,故不少人支持「清零」。但隨着病毒的變異,以及封關帶來的經濟民生壓力,香港對病毒的恐慌不再,主流民意也已經轉向更為迫切的通關,想要儘快回歸疫情前的生活常態。

許多市民都期待能快點和內地通關。(鄭子峰攝)

對內地而言,時下除了應對各地散發的本土疫情之外,也需要適時引導民眾理性看待病毒本身,這既是時下精準防疫的必要認知前提,也是下一步放寬防疫政策的必要民意基礎。不久前發生的富士康鄭州廠區員工集體逃亡事件說明,很多人對病毒的認知依然停留在三年前武漢疫情爆發時的階段。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認知誤差,與當地訊息不透明、訊息不對稱有着直接關係,當然官方宣傳引導的缺位也難辭其咎。在這方面,富士康事件之後鄭州市衛健委官方公眾號刊發的《新冠肺炎不可怕,可防可治。鄭州權威專家來解答!》值得肯定,該文從科學角度稱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並呼籲人們不用過於驚慌。

富士康鄭州廠區集體逃亡事件,引發輿論普遍關注。(微博@鳳凰網科技)

歷史學家許倬雲曾說過,全世界人類走過的路都要算是我走過的路之一,要有一個遠見超越你未見。中國算大賬、算總體賬,是在努力用一種遠見超越未見,但如何將全世界人類走過的路都算做是我們走過的路之一,具體到疫情防控上似乎做的遠遠不夠。中國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目前的防疫舉措,是基於各國國情和經濟民生需要走的路,對中國來說,與其不由分說打倒、否定掉,不如將其作為一種可供參考的經驗和鏡鑑。「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既是一面現成的鏡子,也是後續探索中國式共存之路必不可少的先行先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