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先立後破」釋放什麼信號?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領導層一周內接連召開兩個會議部署經濟工作。從上周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到本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有不少新表述,其中討論度最高的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定調:「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若能將「先立後破」的理念落實到具體政策中,相信有助於提振民營經濟情緒,緩解市場擔憂。

過去兩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來年工作時,均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今年則調整為「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在新增表述中,「以進促穩」較容易理解,即通過發展來解決穩定問題。那麼,什麼是先立後破?

「先立後破」這個表述並非第一次出現,但此前多用於部署節碳減排工作。2021年7月的政治局會議就提出,要「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同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後破、穩紮穩打」。

習近平出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

2022年「兩會」(全國人大和政協年會)期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人大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綠色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後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

雖然「先立後破」不是新提法,但今年它首次被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基調提出,表明指導範圍已經擴大到整體經濟領域。雖然會議沒有做進一步解釋,但分析師們的看法大同小異。

民生銀行首經團隊撰文解讀,涉及到「立」和「破」的領域,除了能源結構之外,還包括經濟新舊動能、房地產發展模式等。預計在新機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還將運行一段時間。

粵開證券研究部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羅志恒認為,中國改革過程中的「摸著石頭過河」以及 「漸進試點」等做法就是先立後破的方式,這一模式對於新舊動能轉換期的中國經濟尤為重要。

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師徐高則指出,政治局會議將「先立後破」作為政策總基調,是為了糾偏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2021年以來被過度「破」掉的房地產行業。雖然一年來政府持續出臺修復政策,但由於房地產業早已因「三條紅線」政策壓力陷入惡性循環,至今還在帶來「破」的壓力。

按照這一邏輯,過去幾年中「破」的,除了房地產市場,還有因舉債投資模式失靈而惡化的地方財政,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而遭整改的互聯網公司,以及在「雙減」中被重創的教培行業。它們中有的是因為原有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而陷入僵局,仍在經歷轉型期陣痛;有的則是在野蠻生長多年後亟待整改,但還沒建立起健康發展模式,就被一刀切的行業整頓大傷元氣。

中國出口在連續六個月下降之後,於11月份止跌,再現增長。(REUTERS)

這些「未立先破」的領域,從此前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變成拖累經濟復蘇的阻力,甚至是威脅系統穩定的風險隱患。會議就將防範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而「先立後破」或將成為化解這些風險隱患的思路。

以市場最關注的樓市為例,今年的會議不再重申「房住不炒」或是「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破除原有發展模式的做法,而是強調要「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資需求」,表明化解風險是房地產工作的首要任務。

此外,會議也將「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放在「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之前,暗示要先為樓市打下制度基礎,再循序漸進地建立新模式。

隨著中國經濟從高增長階段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型,增長引擎將逐漸從投資轉向消費,從傳統製造業轉向高科技產業,房地產業將迎來大洗牌,地方政府也要擺脫土地財政模式。這一系列轉變並非一日之功,在破除原有發展模式的同時,如何減少由此帶來的震盪和衝擊,穩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將是明年乃至未來更長時期,決策層要應對的挑戰。

內部貪腐和懈怠以及外部衝擊,都有害中國金融安全和經濟發展前景。(VCG)

在經歷三年疫情巨變後,企業盼望更確定的政策指引,投資者期待更穩定的營商環境。若能將「先立後破」的理念落實到具體政策中,相信有助於提振民營經濟情緒,緩解市場擔憂。

不過,在「破」之前要「立」些什麼,又該怎麼「立」,兩天的閉門會議紀要並沒有給出詳細方案。但會議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意味著要加強各類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有效地統籌協調不同領域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為「先立後破」掃除障礙。

整體而言,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面臨的挑戰做出相對客觀的判斷,也對如何克服挑戰提出了新思路。接下來就要看這些口號如何轉化成行動,通過具體的政策,讓在中國經商就業的人們感受到切實的變化。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