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光明論 vs 崛起頂峰論:中西方如何就中國經濟唱反調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要破除外界對中國經濟的質疑和唱衰,最根本還是要在改革開放、做大經濟蛋糕等提振社會信心方面下足功夫。

如何看待當下與未來一個時期的中國經濟,中國官方與西方輿論呈現出唱多與唱衰兩種相反的結論。不誇張地說,雙方正圍繞中國經濟展開一場激烈的輿論戰。

根據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資料,2023年中國GDP增長5.2%,主要預期目標基本完成,經濟增速排在了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官方的結論是,儘管國內外形勢複雜嚴峻,但中國經濟依然保持強大韌性,再次夯實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中國經濟備受各方關注。(Reuters)

1月19日,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2023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上要求,要深刻認識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成就,全面、辯證、長遠看待中國經濟發展形勢,助力提振發展信心,穩定改善社會預期,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上月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承認,中國經濟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等問題,但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近期以來,中共政治局常委蔡奇、王滬寧等人都要求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針對的就是近年來西方主流輿論以及中國國內不少人對中國經濟的唱衰和缺乏信心。

對於西方主流媒體如何唱衰中國經濟,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在研究報告《荒謬的敘事:西方興起「中國崛起頂峰論」的梳理及應對建議》中,分析了近期「中國崛起頂峰論」的四種邏輯,並指出其現實危害,呼籲打好針對「中國崛起頂峰論」的輿論反擊戰。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近來有所放緩,但仍在不斷實現新的突破。(VCG)

報告指出,自美國學者哈爾.布蘭(Hal Brands)和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於2021年秋季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等期刊發文撰書,提出「中國相對實力已經見頂」「中國崛起已終結」、「中國衰退已開始」等觀點以來至今已兩年,外媒唱衰中國的聲音就不絕於耳,並且在2023年上半年以來愈演愈烈,呈明顯升級加強態勢。

以《華爾街日報》為例,其中文官網推出「中國經濟放緩」專題欄目,從2023年8月至2024年元旦,已發表160餘篇文章,包括《中國40年經濟繁榮落幕,接下來會怎樣?》《中國青年就業市場宛如夢魘,國家面貌正在改變》《中國經濟困境堪比30年前的日本?可能更甚》《中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中國經濟惡化背後根源:民眾對政府政策沒有信心》等在海外引起輿論共振、被廣泛傳播的多篇「爆款」文章。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新近推出研究報告《荒謬的敘事:西方興起「中國崛起頂峰論」的梳理及應對建議》。(網絡截圖)

報告認為,該輪「中國崛起頂峰論」就是新版的「中國崩潰論」。但相比於過往25年層出不窮的「中國崩潰論」,這輪輿情規模最大、頻率最高、持續時間最長、範圍最大、來源最廣。

不同於以往集中在美國的「中國崩潰」論調,本輪「中國崛起頂峰論」荒謬的敘事正傳向歐洲、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媒體與學者圈,質疑中國發展的規模、頻率、範圍等均遠超以往。美國政府也進一步推波助瀾,如2023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就稱中國經濟為「定時炸彈」,對中國國際形象、聲譽進一步造成負面影響。

報告稱,除了範圍大之外,本輪「中國崛起頂峰論」邏輯更為「精細」,讓有心為中國辯護者「心有餘而力不足」。相比之前針對中共的「政治崩潰論」,此輪崩潰論調聚焦中國疫情後經濟資料低於預期的具體表現,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決策層的根本問題。雖有媒體、學者對中國表示信心十足,但都難跳出「唯潛力論」,缺少對中國發展前景有效辯護。

「中國崛起頂峰論」的敘事邏輯,包括:近年來中國經濟資料反映了深度結構與模式問題,且經濟下行是中長期必然趨勢;經濟問題反映中國決策層錯誤的估計和選擇,經濟政策及「穩信心」措施將持續搖擺無力,意識形態阻礙提振經濟;中國經濟疫情後反彈疲軟,且中、美兩國後疫情時代預期與現實產生極大反差,盲目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缺乏事實依據。

內地社群媒體上多名財經網紅、經濟學者遭到提醒,勿發表對國內經濟的悲觀觀點。(取自「X」)

報告稱,「中國崛起頂峰論」論調正在與國內部分輿情形成共振,企圖全方位抑制、挑撥、影響中國經濟、社會、民生等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危害,包括放大市場悲觀預期,影響外資對中國的判斷;刺激投資者情緒,導致股市劇烈波動;掩蓋中國經濟發展成果,擾亂民心影響中國國內團結;影響中國國家形象和國際地位。

報告認為,此輪「中國崛起頂峰論」明顯是配合美國對華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的新一輪輿論綜合攻勢,試圖干擾與打壓中國經濟增長勢頭,需要以「殲滅戰」的方式還以顏色。

不過,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未必是西方輿論渲染的結果;比如股市、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債務擴大以及消費乏力等等。要破除外界對中國經濟的質疑和唱衰,最根本還是要在改革開放、做大經濟蛋糕、提高民眾收入等提振社會信心方面下足功夫,否則很難收到實際效果。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