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亞灣數以萬計烏頭魚死亡 海水呈紅色 專家指為無毒紅潮

撰文:張心怡
出版:更新:

自15日起,陸續有深圳市民報稱,在深圳大鵬新區的桔釣沙沙灘及附近的大亞灣海域出現大面積死魚,而海水呈紅色。
專家鑑定死魚全是同一種,為烏頭魚,而海水異常是因某種藻類引起的赤潮(紅潮),不含毒素。截至15日傍晚,漁政部門已打撈清理了1500斤死魚。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取樣。

內地澎湃新聞報道指,大量死亡的鯔魚,即廣東人常食用的烏頭魚,是大亞灣海域常見魚類,而其餘常見魚類如鰏、蘭子魚、細鱗鯻、石斑、海鰱、卵型鯧鯵,均無異常。科研人員表示,經實驗室分析死魚樣本,發現顯微鏡下的死魚魚鰓非常乾淨,沒有發現寄生蟲,反而出現潰爛充血症狀。

深圳大亞灣海域出現大面積死魚。(網絡圖片)

魚類專家指,某一種魚大面積死亡,或與該魚種的氧耐受性有關,因海水缺氧致死。

專家又指,烏頭魚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淺海中上層,非常容易受到赤潮(紅潮)或缺氧影響。

正如專家所指,大亞灣該片海域連日來出現赤潮(紅潮)現象,海水呈紅色,面積約45平方千米。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通告稱,引起今次海水異常的惡藻種常見於深圳海域,夏季多發,但不含毒素;不過,建議市民避免身體直接接觸赤潮(紅潮)海水。

赤潮(紅潮)是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
深圳大亞灣出現45平方公里的赤潮。(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