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藉《台灣旅行法》碰中國紅線 美國親台鷹派圖施壓習特會

撰文:李俊杰
出版:更新:

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昨日(12日)口頭表決通過《台灣旅行法》草案,然而按照過往的美國政治常態,諸如《台灣旅行法》等涉台法案大多都會被否決。
分析指出,《台灣旅行法》等議案草案無非是美國親台鷹派議員,就台灣問題向特朗普政府施壓的手段。至於以《台灣旅行法》重啟的美台高層互動,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若《台灣旅行法》成功出台,美台高層官員即可重啟互訪。(視覺中國)
眾議院的《台灣旅行法》草案明確指出,「美國政府應鼓勵美國和台灣各層級官員的互訪」(allow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of the U.S. government to travel to Taiwan to meet their Taiwanese counterparts)。《台灣旅行法》若在美國參、眾兩院順利通過,未來台美高層互訪可望獲得解禁。

眾議院版本的《台灣旅行法》由共和黨眾議員夏波特(Steve Chabot)、外委會主席羅伊斯(Ed Royce)及民主黨眾議員薛曼(Brad Sherman)於今年1月13日提出,當時適逢台灣總統蔡英文過境舊金山。

夏波特昨日在外委會稱,美國自我設限美台高層官員互訪是「侮辱」,不允許台灣總統、副總統、外長以及國防部長訪問華盛頓更加「荒謬」,美國有支持台灣的「法律與道德責任」。

參議院版本的《台灣旅行法》則由共和黨參議院盧比奧(Marco Rubio)於5月4日提出,聯名的有民主黨參議員夏羅德(Brown Sherrod)和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及共和黨參議員英霍夫(Inhofe James),當時的背景正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與特朗普舉行首次會晤。

參議院的版本比眾議院更激進,不但呼籲美台互設機構、白宮內閣官員訪問台灣、允許台灣當局的高層官員訪美,還要求授權美台軍艦互訪、邀請台灣參加美國聯合軍演並提供給台灣所需的防衛武器等。

《台灣旅行法》的主要目的是想讓特朗普政府和北京談及台灣問題時,「多一份考慮,少一分讓步」。(美聯社)

法案通過可能性低

在提出法案草案的時間點分析,已可粗略得知《台灣旅行法》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而這類法案最後通過的可能性很低。最大的難度是兩院如何將彼此的版本相互融合、如何將國會對台立場和特朗普政府對華立場相互平衡。

其實,提出這類議案的大多是一些對中美關係或對中國政府態度強硬的親台派議員,如共和黨參議員科頓(Tom Cotton)等人於今年7月聯合提出《台灣安全法》(Taiwan Security Act),強調推進對台軍售和強化美台軍事交流的成分。由於這類議案的成事率很低,最終難以左右中美關係。

特朗普政府自7月以來,一直在重新審視和評估中美關係,主要聚焦「經貿關係」。至於「台灣問題」,白宮方面目前還在和北京方面溝通,以確保特朗普11月訪華成果不會因台灣問題而大打折扣。

諸如《台灣旅行法》的議案草案在特朗普訪美前被擺上國會議程,主要是對華態度強硬的國會議員想讓特朗普政府和北京談及台灣問題時,「多一份考慮,少一分讓步」,以滿足鷹派的政治目標。不過可以預見到的是,中美對話的最終主動權和主導權,依然在特朗普執政團隊和北京手中。

崔天凱稱,《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有待改善。(視覺中國)
台灣和涉藏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涉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絕不容外界干涉。與中國交往,這是底線和紅線,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能觸碰這條紅線、更不能越過這條底線。
習近平

崔天凱發重磅警告:提案碰中美關係紅線

雖然《台灣旅行法》最終獲通過的機會不大,但大陸方面一直都有就此法案「發聲」。《華盛頓郵報》昨日的文章《中國大陸威脅美國國會勿在台灣議題越紅線》透露,駐美大使崔天凱8月曾致信給多位美國國會議員,對有關強化美台關係與交往的條文表達嚴重關切,包括《台灣旅行法》草案、《台灣安全法》草案及《國防授權法》,甚至對美國國會「劃紅線」。

崔天凱在信中向提案的美國國會議員抗議,要其阻止法案通過,更威脅若通過相關法案,將對美中關係造成「嚴重後果」,並稱提案是「對中國主權、國家統一及安全利益的侵害,也跨越穩定中美關係的紅線」。

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早前則對《環球時報》表示,《台灣旅行法》到底能走多遠還不一定,有待觀察;如果涉及台灣領導人訪美,會是一個很大的事情,可能引起台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