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港細節曝光:派綠卡留海外人才 進出口貨物免海關監管

撰文:李俊杰
出版:更新:

上海自貿區成立四年後,上海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方案亦在緊鑼密鼓地醞釀。據《中證報》報道,上海自由貿易港方案將圍繞貨物、資金和人員三大要素的自由流動展開。
自由貿易港在外匯管理、稅收優惠、外籍人士領取中國綠卡以及外地員工落戶方面有望取得突破,同時將力爭「境內關外」的整體監管策略,以發展離岸貿易、離岸金融為發展方向。

上海自貿區成立4年後,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方案亦在緊鑼密鼓地醞釀。(新華社)

《中證報》強調,自由貿易港方案初步設想是以貿易帶動產業,有關領導的說法是,「要把巨大貿易量帶來的巨大附加值留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具體措施包括:

(1) 在貨物自由流動上,所有在自由港內備案註冊的企業,進出口的貨物在自由港之內不需要海關、檢驗檢疫部門進行檢查和審核,只對重點類型、重點貨物實行抽檢制度。

(2)資金的自由流動上,主要內容包括,改善外匯管管理方式,調整稅收優惠政策、完善自貿區賬戶制度,加快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等。自由港將爭取實現「增量」外彙的自由流動及大幅降低港區內註冊企業的所得稅稅率。

(3)人才的自由流動上,對於港內企業聘用的外籍人才,將以發放中國綠卡為目標,在港內企業工作的外地人才上海落戶也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優惠措施。

在自由貿易港方案的整體設計上,「境內關外」最重要的概念,相對應的是,「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自由」。「一線放開」就是要從原來的常規性監管,變成精簡監管;「二線高效管住」建基於「單一窗口」的平台功能,將涉及貿易監管的海關、檢驗檢疫、外匯、支付等相關監管部門接入「單一窗口」作業平台,實現集約式、一站化的高效管理。

習近平於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新華社)

早於今年三月,《上海證券報》曾經報導稱,自由貿易港區將是上海自貿區建設下一步的新動作,當時自由貿易港區的建設方案還在研究中。及至上月19日,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一周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記者會上表示,「(當局)正會同相關省市和部門在高標準、高水平地建設自貿試驗區的基礎上,圍繞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積極開展工作」。

  自由貿易港將成發展趨勢

《上海證券報》曾援引權威人士稱,上海準備用三至四年時間在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的部分區域,建設高水平的自由貿易港區,實施新的監管政策和體制機制。

另外,浙江自貿試驗區也制定了初步建成自由貿易港區先行區的發展目標。內地業內人士目前普遍看好天津港和寧波港,並認為這兩大港口最有希望成為第二批籌劃自由貿易港試點。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李一民則認為,設立自貿港區著重於貿易物流與港口吞吐能力的升級,故會優先設於貿易量大、背靠經濟發達地區、區位優勢明顯的港口,天津港、廣州港、深圳前海港、寧波-舟山港、福州平潭港等港口都是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