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江歌劉鑫案」引道德人性探討 兩個被害者的傷痛與傷害

撰文:劉莎莎
出版:更新:

去年11月3日,青島留日女學生江歌在自己租住的公寓門前被殺害。疑兇是室友劉鑫的前男友陳世峰,兇案發生時,劉鑫先江歌一步進門得以倖存,江歌在門口被殺害。近日,此案在內地輿論場再掀波瀾,意外的是,網絡輿論的焦點不是譴責疑兇陳世峰,而是將矛頭指向了室友劉鑫,也就是疑兇的「前女友」。
於是,疑兇仍在被審判的時間裏,江母和劉鑫這兩名「被害者」卻相互展開了又一次的傷害。江歌母親質疑劉鑫在事發時鎖門,所以讓她喪失了逃生機會,且事發後劉鑫一直對江母避而不見,還以「停止協助警察」相威脅。江歌母親則在網上公開劉鑫及其家人全部個人信息,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斷,一場有關法律、道德和人性的大討論,也就此展開。

案發近300天,江母與劉鑫見面。(《局面》影片截圖)

近日,《新京報》旗下《局面》刊出多段劉鑫與江歌母親案發三百多日後首次見面的影片,嘗試用兩人對峙的方式去還原案發始末,在內地輿論中引發軒然大波。

綜合內媒目前報道,案發前,劉鑫與男友陳世峰發生矛盾,搬出與男友同居的家,後來江歌收留了她。為了防止前男友騷擾,事發當日,剛下班的劉鑫要求江歌與她結伴回家,江如約而至。

回到公寓,陳世峰繼續對劉鑫進行騷擾,江歌讓劉鑫先進房間,並阻擋陳世峰尾隨,結果江歌被陳世峰用刀多處刺傷脖子和胸部,最終失血過多喪生。然而,一直留在房間內的劉鑫,卻安然無恙。

事發當日,劉鑫與江歌部分聊天記錄。(網絡圖片)

江歌疑為保護劉鑫而死 輿論一邊倒譴責劉鑫

據悉,案件將於下月11日至15日在日本審判,江母請求判陳世峰死刑,據知中國司法機關對陳世峰享有追訴權,前提是他回到中國。司法審判之外,然而,內地輿論場卻一邊倒譴責劉鑫,並充斥著對她的「輿論審判」,「江歌遇害案」也成了「江歌劉鑫案」。

有輿論質疑,劉鑫躲在門內一直沒有開門、甚至鎖門,所以自己安然無恙;事發後近300天內,劉鑫一直避而不見江母,更曾威脅稱「再出這種(江母曾懷疑江歌遇害案的兇手是劉鑫前男友)新聞,我就停止協助警察」。今年新年,劉鑫換了一個美美的微信頭像,在朋友圈發着滿臉笑容的自拍,全家人其樂融融地過年;而另一邊廂江母則聽著窗外萬家鞭炮聲,孤獨的抱著女兒照片。

據悉,死者江歌來自單親家庭,與母親相依為命。案發後,劉鑫的種種舉措,不是第一時間安慰江母,反而選擇避而不見、甚至威脅。在雙方隔空對話中,劉鑫母親更留下一句涼薄話語:「是江歌命短,不是為了我女兒」,徹底激怒網友。「冷漠」、「自私」、「不近人情」,網絡充斥各種譴責劉鑫的言論。在江歌遇害一年以後,一場關於人性的討論再次重回人們視線。

江歌生前照片。(網絡圖片)

輿論:劉鑫一直是被保護的「巨嬰」

值得注意的是案發時劉鑫已然20歲,在任何社會都已經是有獨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了。如若設身處地的思考,劉鑫在死亡面前自然有懦弱和逃避的本能,然而在對待另一受害人母親的作為上(劉鑫和家人不僅屏蔽了江歌媽媽的電話,切斷了與江母的聯繫,甚至説出相當難聽的話),她卻難說有足夠擔當。

有輿論認為,劉鑫其實一直就是一個「巨嬰」,她一直是被照顧被保護的一方:前男友威脅要曝光她的裸照,江歌說要報警,劉鑫為了自己的隱私,不讓報警;前男友殺人,她躲在房間,不開門,不呼救;江母的媽媽來找她,選擇避而不見,更以「停止協助警方」相威脅。

《中國新聞週刊》13日刊出微信文章稱,「但是在了解到她的父母的表現後,我覺得一點也不奇怪,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巨嬰家庭的養育模式。」文章稱,劉鑫的父母無一例外,選擇了像老母雞一樣,張開羽翼「保護」劉鑫,甚至不惜與並沒有意圖攻擊他們的江母發生衝突。最終,劉媽媽一句「江歌自己命短」,徹底點燃輿論怒火;而劉鑫本人也從一個被前男友威脅的受害人變成了對受害人母親感情的二次加害者。

嫌犯陳世峰是江歌室友的前男友。(網上圖片)

不過,劉鑫在接受《局面》採訪中,也就針對她的「輿論審判」作出回應。劉鑫稱,自己並未反鎖房門,且未聽到門外有任何呼救聲,自己因為害怕而沒有出門查看。她表示,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對江母,且在江母散布自己資訊後,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曾對江母的行為感到氣憤,但最近看到江母體弱憔悴,才決定和江母見面並道歉。

對於劉鑫拒絕與江母相見,一種擔心認為,江母會誤信相關信息,誤導民眾認識,以致影響最終裁判。如果按此說法,劉鑫拒絕見面,則存在合理事由。不過,江母也就此回應稱,讓劉鑫來見我,這是做人的責任。

根據一直協助江母的媒體人徐靜波說法,在整個案件,尤其是江歌被害過程中,劉鑫是負有很大責任。更稱假如陳世峰的供詞是屬實,「江歌媽媽估計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劉鑫!」所以案發當日的確切情況外界仍舊無從得知。

中國女留學生江歌(右)日本遇害身亡,室友劉鑫(左)遭輿論譴責。(網絡圖片)

面對冷漠 追問法律之外的道德

江歌媽媽曾説:「如果不是為了給江歌討一個説法,我一定早已經隨江歌而去。」徐靜波在自己的文章寫到:「能夠支撐這一位單親母親活下去的勇氣,就是這一場官司。而最能撫慰這位母親孤寂痛苦心靈的,應是劉鑫和她的家人。」然而本應和江母肩並肩站在一起的受害者卻在江歌去世的這三百多天裡,給江媽媽的傷口上再撒了一把鹽,確實令內地網友氣難平。

口誅筆伐之下,有觀點認為,劉鑫無須承擔法律責任,但須承擔道義責任。案件尚未審理,劉鑫是否鎖上房門見死不救,尚待警方查明。不過,即便免去刑事責任,如果法庭審理查明,江歌的確是為保護劉鑫而死,便可向劉鑫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而對劉鑫審判標杆除了法律,還有道德。法律將會制裁真正的殺人兇手;而劉鑫在案發後所展現的冷漠,則將歸於道德。目前針對劉鑫的譴責輿論,已經夾雜太多背離法治的做法,有意見認為「不應超越法律去追討正義」。義正言辭的聲討吶喊也好,流於情緒的網絡暴力也罷,對於劉鑫的網絡制裁,正正展示了當今內地互聯網文化下的真實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