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強推「煤改氣」致天然氣供需失衡 增進口量無阻價格暴漲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中央為改善霧霾問題,今年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強推「煤改氣」,用天然氣代替燃煤。然而,由於部份地方的天然氣設備仍未完善安裝,讓不少需要透過天然氣供暖的民眾受凍。
而中央「煤改氣」的政策亦導致民眾對天然氣需求急劇上升,據數據顯示,國內今年12月份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已從每噸4000元人民幣飆漲至1萬元人民幣以上,而天然氣市場供需失衡的情況仍在進一步加大。

部分城市的煤改氣供暖管仍未齊全,卻手段強硬禁止民眾燒煤取暖。(微博)

以進口增加供應 無阻價格上漲

據業內人士介紹,12月19日北方地區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大多增至每噸8500元至9500元,江蘇等地的液化天然氣出廠價更已突破萬元。而進入供暖季以來,由於國內液化天然氣需求上升,液化天然氣進口量11月份再創新高。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達到了406萬噸,同比上升53%,創歷史新高。國內今年1至11月份液化天然氣進口累計上升了48.4%,達到了3313萬噸。另據湯森路透Eikon的航運資料顯示,國內2017年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預計將比前一年增加逾50%,至大約3800萬噸,預料將超過韓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

不過雖然天然氣的供應有所增加,但仍無阻其價格的暴漲。據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分析指,一方面是因為當局對天然氣市場供需狀況缺乏足夠認識,準備不足。另一方面是由於經濟回升,工業用氣增幅較大,這是造成天然氣供給不足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此外,還因為不少廠商為保障入冬後維持正常生產,提前加大天然氣的採購力度以儲備過冬,加劇天然氣的供需失衡。

官方推動煤改氣工程進程太快,設備未能完善安裝、價格過高等問題直接導致大量居民受凍。(視覺中國)

國內供應、儲氣設備滯後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廣彬認為,今冬國內液化天然氣工廠生產原料受到限制,而且受限時間最早、受限幅度最大,其供應出現明顯下滑。據測算,今年整體液化天然氣工廠平均開工率僅維持在50%左右,到冬季這數字已經降低到了32%,他預計天然氣供需失衡的情況起碼要持續到明年3至4月份。此外,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則認為,今冬天然氣供應不足首先是由於國內天然氣儲氣調峰的應急能力建設滯後,工業企業以及民用天然氣需求量的急劇增加也遠超預期,而且天然氣生產原料減供也加劇了天然氣供應緊張,預計未來國內天然氣的消費仍將持續增長。

對於保障天然氣供給的方法,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的天然氣供應主要是管道天然氣為主,液化氣只佔整體的10%左右,所以解決供需偏緊問題,還需要依靠「三桶油」(國內石油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簡稱)。據悉,近期「三桶油」正在調配天然氣資源,通過管道互聯互通的方式,緩解局部地區天然氣供應偏緊的情況。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廣彬亦建議,國內天然氣市場需要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實現多元化運營。同時亦要加強國內天然氣開發力度,提升國內天然氣產量。

(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