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不回家過年 北大留美碩士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過度關愛

撰文:劉莎莎
出版:更新:

近日,一封北大留美碩士「控訴」父母過度關愛的萬字長文在內地網絡引起熱議。據報道,今年34歲的北大留美碩士王猛(化名)多年前與父母徹底決裂,他切斷了與父母的所有聯繫。最近10年,王猛僅回過一次家,且在家中停留了不到10分鐘。
他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於父母從小對自己的「過度關愛」,於是近日寫下萬字長文「控訴」其父母。

北大留美碩士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過度關愛。(網絡圖片)

在外人和父母眼裏,這位留學生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別人家的孩子」的特徵,成績優異、被北大最好的專業之一生物專業錄取,畢業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大學的研究生。但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春節,6年前又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就此與父母決裂。他甚至還準備再到北大讀個心理學方面的博士,以解決自己長期壓抑之下的心理問題。

在王猛的萬字長文中,細細「數落」父母從小對他的過度「掌控」,從平時的着裝到社交圈子,他的母親都要親手包辦。王猛覺得他一直處於單純封閉的環境中,嚴重影響了他的社交能力,使他變得內向、敏感、不善於社交,這一切都是父母所致。

相反,王猛的父母對於兒子的行為很不理解,認為兒子的行為「成了過分較真」,內心都期待着兒子的回歸,希望能與兒子重建親密的聯繫。

《人民日報》認為,此事反映中國親子關係衝突。(網絡圖片)

《人民日報》:反映中國親子關係衝突

《人民日報》海外網刊文指,兒子對父母的「控制」產生不滿,父母卻無法理解兒子的做法,這反映中國社會中親子關係最明顯的衝突。因為,中國的親子關係中,父母往往被賦予更多的權力,對子女提出更多的要求,而子女則是在不斷地滿足父母的要求。

文章指,在這樣「控制慾」極強的父母的養育下,中國年輕人的獨立性正在下降,「子女獨立的越來越晚」已經成為目前社會最主要的現象。社會中,子女對父母「邊依賴邊嫌棄」,父母對子女「邊付出邊抱怨」成為常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此外,《新京報》也於30日發表評論文章,對於王猛而言,也有值得反思之處,在「控訴」父母之後,還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王父指樂觀看待此事 當事人表示考慮是否回家

據《成都商報》報道,昨日王父在網絡上看到相關報道後表示,會以樂觀心態看待此事,「初步想法是不能把過去簡單地看成廢墟」,也希望這些討論能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而當事人王猛接受該報詢問時則表示,會再仔細考慮是否「回家」。

(成都商報/海外網/新京報)

網友熱議:

孩子一直在等父母說抱歉,父母則在等孩子說句謝謝。
父母和孩子就是缺乏溝通,忽略了心理成長吧。
文中主人公的行為模式也需要反思,也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應該會輕鬆一些。
有的小孩天生敏感,需要感情的適當回饋。
父母孩子都有問題,父母太包辦一切,兒子太敏感,還缺少溝通。